成语意思同“书香门第”。
成语出处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三章:“刘眉尽管把鼻子都气歪了,也还是保持着书香世家的风度。”
成语意思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,下笔令人惭。”
成语意思歃血:口含血。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,表示诚意立誓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7卷:“受金液,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,歃血为誓,乃告之。”
成语意思所指向的地方,谁也阻挡不住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鲜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年十四五,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,檀石槐策骑追击,所向无前,悉还得所亡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参加盟会者;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;表示诚意。
成语出处唐 苏安恒《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》:“歃血为盟,指河为誓,非李氏不王,非功臣不封。”
成语意思斯须:短暂;报:报答。指微小的报答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3回:“行者道:‘不敢,向蒙莫大之恩,未展斯须之报。’”
成语意思上上下下一条心。
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上下一心,三军同力,与之远举极战,则不可。”
成语意思固执拘泥,想不开。比喻性情固执,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0回:“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,单他有这个不成?二爷也死心眼儿了!”
成语意思什:形容多;袭:重迭。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。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。同“什袭而藏”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五回:“人家竞相传钞,什袭以藏。”
成语意思固执拘泥,想不开。比喻性情固执,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0回:“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,单他有这个不成?二爷也死心眼儿了!”
成语意思老实忠厚、不滑头的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113回:“你才实心眼哪!这会儿大人瞅着呢吗?”
成语意思蝎:一种毒虫。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。形容人心狠毒。亦作“蛇蝎为心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便是蛇蝎心肠,不似恁般毒害。”
成语意思私:个人的;自用:凭主观行事。只凭自己的心意行事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瓮牖余谈·西历缘起说》:“乃其后诸王竟私心自用,随意加减年日之多寡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神仙中人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王右军见杜弘治,叹曰:‘面如凝脂,眼如点漆,此神仙中人。’”
成语意思极短暂的时间内
成语出处《北史·魏世祖太武帝本纪》:“雅长听察,瞬息之间,下无以措其奸隐。”
成语意思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十一引《阚子》:“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,归而藏之,以为大宝。周客闻而观焉。主人冕玄服以发宝。华匮十重,缇巾十袭。”
成语意思夙夜:早晚;懈:懈怠松弛。日夜勤劳,不怠惰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吴录》:“其读书夙夜不懈,肃奇之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军事戒备严密。现也用来比喻彼此界限划得很分明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西江月 井冈山》词:“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夙夜匪懈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祭统》:“其勤公家,夙夜不解。”
成语意思日夜勤劳;不怠惰。夙夜:早晚;匪:不;懈:松懈;懈怠。
成语出处晋 司马彪《续汉书》:“熹为卫尉,尽心事上,夙夜匪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