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得:取得,获得。得了一寸,还想再进一尺。比喻贪得无厌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论民族竞争之大势》:“其奈得寸入尺、获陇望蜀者,既眈眈相逼乎前;而政府之慑狐威者,今日许以寸,明日予以尺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调唇弄舌”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况在私衙中,料中外人来往,恣意调唇弄舌。”
成语意思貂蝉:汉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,旧用作达官贵人的代称。旧指官爵多而滥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舆服志下》:“武冠,一曰武弁大冠,诸武官冠之。侍中,中常侍加黄金珰,附蝉为文,貂尾为饰,谓之‘赵惠文冠’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雕虫末伎”。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清·纳兰性德《赋论》:“即诗赋一道,犹可以见贤人君子之用心,若遂薄之为雕虫末技,吾未见扬雄之《法言》、《太玄》可直驾《离骚》而上之。”
成语意思当:对着,向着。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,丢脸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我今年已六十,尚无子嗣,你若肯时,便请个先生教你,也强如当场献丑。”
成语意思党:结成团伙;豺:一种凶恶的野兽,常比喻凶残的人。虐:残暴。与凶残的人结成团伙做残害人的勾当。
成语出处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且鄙人虽愚,独不知夫狼乎?性贪而狠,党豺为虐,君能除之,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,又肯讳之而不言哉?”
成语意思见“倒持泰阿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陈夷行传》:“自三数年来,奸臣窃权,陛下不可倒持太阿,授人鳟柄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才使用不当,不能尽其才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你如今连个‘名世之数’都不肯出,真正大才小用了。”
成语意思跳来跳去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唐元稹《上令狐相公诗启》:“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,往往归咎于稹。尝以为雕虫小事,不足以自明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旧题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·张祜》:“祜雕虫小巧,壮夫不为。”
成语意思谓指挥不统一,几路军队各自行动。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各专责成,互相援应,毋东驰西击,各不相顾。”
成语意思颤:发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
成语出处元 施惠《幽闺记 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成语意思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成语意思蹈:踏;遵循;袭:固袭;继承;常、故:惯常的;旧的。遵循常规旧法。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;不会创新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,一为希阔之行。”
成语意思断:决断,做决定。独自做出决定,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井冈山的斗争》:“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,一时扫除不净,遇事贪图便利,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孤注一掷。
成语出处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六:“喻子才谓元镇曰:‘相公此举,有万全之策乎?亦赌彩一掷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举:行动、举动。做出不必要的;多余的举动。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。
成语出处清 侯方域《南省策》:“而况于避影匿形,惟恐多此举,以身累者乎?”
成语意思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
成语出处冰心《南归》:“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:‘不知船停在哪里,也许是没有到罢!’”
成语意思当:应当,应该;断:决断。指应该做出决断的时候不决断,就会产生祸乱。指做事应当机立断,否则就会贻害无穷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道家之言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’,乃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