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痴:呆;傻;痴心: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;妄:荒唐;胡乱;不切实际。失去理智的心思;想法荒唐。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大凡人不做指望,到也不在心上;一做指望,便痴心妄想,时刻难过。”
成语意思捶胸顿足。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。
成语出处清·金人瑞《青溪行》:“蓦逢老妪犹相识,槌胸蹋地说青溪。”
成语意思逞:施展。肆:放肆。虐:残暴。放纵地行凶作恶,任意地进行残害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灵厌皇德,曾未悔祸,蚁狄纵毒于神州,夷裔肆虐于上国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追求功名利禄。
成语出处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夫鹓雏,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雏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
成语意思厝:同“措”,放置;薪:柴。置柴堆于火之上。比喻潜伏着极大危机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诸王》:“躬蹈四罪,而犹逞志角力,谬欲收拾人心,是厝薪于火而云安,结巢于幕而云固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豫疑惑,不能决定
成语出处《隋书 段文振传》:“迟疑不决,非上策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迟疑不决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沦淮西事宜状》:“迟疑不断,未有能成其事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知耻学会叙》:“越惟无耻,故安于城下之辱。”
成语意思惨淡:暗淡。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。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。
成语出处唐 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“翰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。
成语意思展:舒展。心里忧愁,双眉紧锁。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
成语出处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省女》:“奈我丈夫每日只是攻文习武,衣食艰苦,颇觉失望,以此愁颜不展。”
成语意思言:话;说;出言:说话;逊:谦让;恭顺。说话不客气;没有礼貌。也作“出口不逊。”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》:“图(郭图)惭,又更谮郃曰:‘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’郃惧,乃归太祖。”
成语意思谓犹豫等待,不作决定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肥遁》:“相公,俞旨既下,就该速速抽身,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?”
成语意思陈旧而肤浅的言词。
成语出处马南邨《燕山夜话·文章长短不拘》:“短文章要能耐读,必须有精彩新鲜的内容,最好要比长文章更多地解决问题,不为陈言肤词,不为疏慢之语。”
成语意思施展奇异本事,夸耀能力高强。
成语出处《封神演义》第九二回:“梅山七怪阻周兵,逞异夸能苦战争。”
成语意思苍蝇一见到血,就拼命吮吸。比喻十分贪婪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张舜美灯宵得丽女》:“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,相见如饥虎逢羊,苍蝇见血。”
成语意思破烂的衣服,瘦削的面形。形容穷苦落魄之状。
成语出处清·捧花生《画舫馀谭》:“尝见某者,鹑衣鹄面,行泮宫前。”
成语意思疮痍:创伤;弥:满。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
成语出处李大钊《大哀篇》:“大乱之后,满地兵燹,疮痍弥目,民生凋敝,亦云极矣。”
成语意思疮痍:创伤;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。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。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。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。也作“满目疮痍”。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风筝误 和鹞》:“征鼙聒耳乡音杳,疮痍满目亲人少。”
成语意思陈旧的言词和套数。
成语出处夏丐尊、叶圣陶《文心》十三:“专从书上去学文字,即使学的好,也只是些陈言老套,有什么用处呢?”
成语意思谓自己一旦青云直上,便不惜将旧时朋友踩入泥中。喻人情浇薄,世态炎凉。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徐古春耆旧诗存序》:“及一旦势位崇,名誉盛,畴昔知交,贫贱潦倒,伏处田里,不足引援,往往尽削其酬酢诗文,不使一篇登之集中,出云入泥,良可浩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