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抓住时机,立刻判决。
成语出处清 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国家设官分职,秩有大小,权亦有等差:斩绞者奏请定夺,军流决于臬司,徒决于府,枷仗决于县,法至良也。所患者,不能当机立决,必待报而后施行。”
成语意思当家:主持家政。主持家政,管理家务。亦作“当家立纪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八十回:“如今大街坊张二官府,要破五百两金银,娶你做二房娘子,当家理纪。”
成语意思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。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。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百字令》词:“龙华劫换,问何人料理,断金零粉。”
成语意思打仗时弹药用完;粮食也吃完了。形容情况困窘;处境危急。
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《故太府寺丞兼知兴元府利州路安抚郭公墓志铭》:“血战三日夜,矢尽援绝,遂死之。”
成语意思同样价值连城。比喻同样贵重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儒林传·范缜》:“晋棘、荆和,等价连城,骅骝、騄骊,俱致千里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。
成语出处叶景葵《〈忘山庐日记〉序》:“辛亥以后,会面甚稀,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,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断齑画粥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冯桂芬《潘绂庭京卿五十寿序》:“少陵秋风茅屋,而有广厦万间之愿;希文断齑块粥,而有先忧后乐之志。”
成语意思咄嗟:一呼一诺之间,形容时间短。比喻马上就办到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石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。”
成语意思如流:像流水一样多而迅速。决断事务多而快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李彦传》:“彦在尚书十有五载,属军国草创,庶务殷繁,留心省阅,未尝懈怠,断决如流,略无疑滞。”
成语意思牵着羊,挑着酒。表示向人慰劳或庆贺
成语出处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78回:“担酒牵羊无其数,慌忙齐跪地流平。”
成语意思遁、潜:隐藏。迹、形:踪迹,形迹。指隐藏踪迹和身形。
成语出处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园中落穽》:“若要行刺呵,要隐。当遁迹潜形,翦蔓除根才事稳。”
成语意思尽:全部;利:利益。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上李鸿章书》:“人能尽其才,地能尽其利,物能尽其用,货能畅其流。”
成语意思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
成语出处《元史·许衡传》:“李林甫妒贤嫉能,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。”
成语意思金:金印。紫:紫绶。带着金印,佩着紫绶。形容地位非常显赫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吾闻丈夫处世,当带金佩紫。”
成语意思雄鸡野猪皆好斗,古时以冠带像其形,表示好勇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仲弟子列传》:“子路性鄙,好勇力,志伉直,冠雄鸡,佩豭豚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可以抵挡刀箭用的盾牌。比喻推掉事情的借口或可你掩护的东西
成语出处庐隐《今后妇女的出路》:“她们拿拥护母权作挡箭牌,暗地里过着寄生的享乐生活。”
成语意思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;巧:灵巧。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,不能使人心灵手巧。指必须要主观努力,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》:“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。”
成语意思谓隐藏踪迹和身形。
成语出处明·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七》:“但诸公皆不知用兵,闻贼至则盛怒而出,一有败衄则退然沮丧,遁迹匿影唯恐不密。”
成语意思东方的竹箭,南方的铜,古时都认为是上品。比喻可宝贵的人才。
成语出处唐 罗隐《秋夜寄进士顾荣》诗:“空羡良朋尽高价,可怜东箭与南金。”
成语意思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