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带:衣带;河:黄河;厉:通“砺”,磨刀石;山:泰山。黄河细得像条衣带,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。比喻国基久远,国祚长久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厉,国以永宁,爰及苗裔。’”
成语意思临:光临。即将发生大灾祸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6回:“做官到了三品时,就要急流勇退,不然就有大祸临头。”
成语意思调:调动,引诱;窠:动物的巢穴。比喻用计使敌方离开有利的地方,以便乘机行事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73回:“天已大明,李文忠把大队人马,径抵应昌城外安营。此是刘军师这调虎离窠之计。”
成语意思德:道德,德行;厚:重;流:影响;光:通“广”。指道德高,影响便深远。
成语出处《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》:“天子七庙,诸侯五,大夫三,士二,故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”
成语意思因忌妒而异常激动,心神错乱或狂乱
成语出处沈从文《元宵》:“到妒火中烧时他是完全不为自己设想也不为女人幸福设想,只想等待那机会一到,就将成为恋爱的人。”
成语意思斗斛:古代容量单位,1斛=10斗,1斗=10升;禄:官员的俸给。微薄的薪俸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故舍汝而旅食京师,以求斗斛之禄。”
成语意思化:变;庄生:庄周,战国时思想家。庄周在梦中变成蝴蝶。比喻人生或事物变幻无常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昔者庄周梦为蝴蝶,栩栩然蝴蝶也。”
成语意思董狐:春秋时晋国的史官。直笔:根据事实,如实记载。指敢于秉笔直书,尊重史实,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载:赵穿杀晋灵公,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,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,便在史策上记载说“赵盾弑其君”。为赵盾所杀。后孔子称赞说:“董狐,古之良史也,书法不隐。”
成语意思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比喻无从寻觅
成语出处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王本立天涯求父》:“这王珣踪迹无方,分明大海一针,何从捞摸。”
成语意思倒:颠倒,翻转。翻转大海,移动山岳。指气势或力量洪大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82回:“飞北上……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。”
成语意思谓使阴阳有序,风调雨顺。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调和阴阳,陶治万物,化正天下,易于决流抑队。”
成语意思喝:大声喊叫。大叫让对方震惊或猛醒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回:“那旗人大喝一声道:‘滚你的吧!这里又没有谁给我借钱,要你来装这些穷话做甚么!’”
成语意思云霓:下雨的征兆。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。比喻渴望解除困境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”
成语意思大海变陆地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神仙传 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:‘接侍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向到蓬莱,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,岂将复还为陵陆乎?’方平笑曰:‘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渡:横渡江河。大象过河,脚踏河底。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
成语出处《优婆塞戒经》第一卷:“如恒河水。三兽俱渡,兔、马、香象。兔不能至底,浮水而过;马或至底或不至底,象则尽底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文章的内容,既包涵天地的元气,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。形容文章博大精深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解嘲》:“大者含元气,细者入无间。”
成语意思闪电行于天空。比喻极其迅速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15章:“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,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。”
成语意思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。形容呼喊吵嚷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,我去看咱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大呼小叫”。
成语出处《水浒传》第二八回:“武松答应道:‘老爷在这里,又不走了,大呼小喝做甚么?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杂乱。
成语出处刘复《晓》诗:“回看车中,大家东横西倒,鼾声呼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