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到处布满荆棘。比喻环境恶劣。
成语出处朱谦良《感怀和病侠》:“地棘天荆谁管得,此身权寄水云邨。”
成语意思奸:邪恶,诈伪。内心奸恶,貌似忠厚
成语出处宋·邵博《闻见后录》第23卷:“大奸似忠,外视朴野,中藏巧诈。”
成语意思对景:对着眼前的景物。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,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,引起伤感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集贤宾 逍遥乐》散曲:“我从来眼硬,不由人对景伤情一哭一个放声。”
成语意思担受惊吓
成语出处元 刘致《端正好 上高监司》:“受官差在旅途,耽惊受怕过朝暮,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。”
成语意思睹:看到。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。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还魂记·惊梦》:“今日杜丽娘有些饶幸也。偶到后花园中,百花开遍,睹景伤情,没兴而归。”
成语意思惊:惊恐。担受惊恐、害怕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俺出门红月乍平西,归时犹未夕阳低,怎教俺担惊受怕着昏迷。”
成语意思谓避开尘世而出家为僧。桑门,即沙门。
成语出处清·钮琇《觚剩·树怪》:“石涛和尚以前朝宗室,遁迹桑门,结茅于微之黄山。”
成语意思砥:磨刀石;节:节操。磨砺名节,奉行公事
成语出处《明史·梁材传》:“砥节守公如一日,帝眷亦甚厚。”
成语意思唐冯贽《云仙杂记·俗耳针砭诗肠鼓吹》引《高隐外书》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。’”后因以“斗酒双柑”指春日胜游。
成语出处唐·冯贽《云仙杂记·俗耳针砭诗肠鼓吹》引《高隐外书》:“戴颙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鸝声。’”
成语意思供步行时踏脚的石头。比喻被别人借以向上爬的人或事物
成语出处梁实秋《谈考试》:“冒冒然去应试,只是凑热闹,劳民伤财,为别人作垫脚石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堆集:堆积。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。形容极多
成语出处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外诸司》:“每遇冬月,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阗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辆不绝,场内堆集如山。”
成语意思聚积成堆,如同小山。形容极多
成语出处宋 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》:“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,牛车填塞道路,车尾相衔,数千万量不绝,场内堆积如山。”
成语意思谓隐居不出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韦嗣立传》:“若任用无才,则有才之路塞,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,常怀叹恨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杜绝:断绝;人事:人与人的交往。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。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史圭传》:“圭出为贝州刺史,未几罢免,退归常山。由是闭门杜绝人事,虽亲戚故人造者不见其面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左邻右舍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江夏行》:“东家西舍同时发,北去南来不逾月。未知行李游何方,作个音书能断绝。”
成语意思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王绩传》:“以前官待诏门下省,故事,官给酒三升。或问:‘待诏何乐邪?’答曰:‘良酝可恋耳。’侍中陈叔达闻之,日给一斗,时称‘斗酒学士’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东施效颦”。
成语出处参见“东施效颦”。
成语意思见“道殣相望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乌仗那国》:“时遭饥岁,疾疫流行,医疗无功,道殣相属。”
成语意思掇:拾取;菁:精华。撷:摘取。选取事物的精华。
成语出处清·黄宗羲《明文案序上》:“《文选》主于修辞,一知半解文章家有偏霸也;《文粹》掇菁撷华,迹选之鼓吹;《文鉴》主于政事,意不在文。”
成语意思大家:大户人家;小户:地位低微的人。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,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