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撒科打诨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新城北录下》:“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,令人绝倒。”
成语意思短褐:粗布短衣;穿:破;结:打结。形容衣衫褴褛。
成语出处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清除陈旧的,建立新的。
成语出处黄远庸《新剧杂论》:“比来大江以南,盛行新剧,竟以现身说法,涤秽布新,甚美甚善。”
成语意思短褐:粗布短衣,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;完:完整。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。形容生活贫苦,衣衫破烂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,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。”
成语意思断乎:果断的样子;可:可以,能够。指坚决或绝对不能
成语出处鲁迅《随感录》:“如何扫除?万万不能,也断乎不可!”
成语意思短褐:粗麻布短衣。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。形容生活贫苦
成语出处唐·卢照邻《对蜀父老问》:“藜羹不厌,短褐不全,庸非贫贱乎?”
成语意思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成语意思怪诞虚幻,不合常理。
成语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经籍会通三》:“班史《艺文》所志,大抵春秋、战国之作。夏商以前,仅数十种,率皆诞幻不经,当时具悉其伪。”
成语意思整洁衣冠。语本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后多以喻将欲出仕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楚辞·渔父》:“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打恭作揖”。
成语出处孔厥、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四回:“大老鸹吓得直不起腰来,打拱作揖的说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礼节,弯身抱拳,上下摆动,表示恭敬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因记往事》:“嗟乎!平居无事,只解打恭作揖,终日匡坐,同于泥塑。”
成语意思打躬:两手向上合抱;作揖:合手向下行礼。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;也形容恭顺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。”
成语意思孔子任鲁司寇时,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。后用以指杀身之祸。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讼贤》:“未睹功业所至,而见东观之殃,身得重罪,不得以寿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写作的刻意锤炼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赠崔立之评事》诗:“劝君韬养待征招,不用雕琢愁肝肾。”
成语意思谓以奇怪取胜。
成语出处清·郁永河《土番竹枝词》之八:“铜箍铁镯俨刑人,斗怪争奇事事新。”
成语意思点校书籍,评定次第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》:“句读之有析,文理之不通,而俨然丹黄甲乙,衡加于经传,不已傎乎!”
成语意思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溪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后以“雕虎焦原”谓壮士履险。
成语出处《尸子》:“中黄伯曰: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。”又:“莒国有石焦原者,广寻,长五十步,临百仞之谿,莒国莫敢近也。有以勇见莒子者,独却行剂踵焉。”
成语意思潢:低洼的水坑;港:与江河相通的小河。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
成语出处元·贡师泰《玩斋集·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》:“虽日諰諰以求其合,必如断潢绝港,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!”
成语意思东海上的汹涌波涛。比喻来自东方的侵略。
成语出处高珪《岳坟感赋》诗:“东海鲸波谁可靖,只今惜少岳家军。”
成语意思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唯将旧物表深情,钿合金钗寄将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