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慈:仁爱;悲:怜悯。佛家用语。爱一切众生的大慈;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。指爱人而与众生同乐;怜悯人生而拔众生苦。后多用来指人心肠慈善;肯于施舍救助。
成语出处《法华经 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无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
成语意思钗:女性首饰。被折断的钗又重新合在一起。比喻夫妻感情破裂后又重归于好,也指重新团聚
成语出处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洛珠双合》:“几年间破镜重圆,今日里断钗重合。”
成语意思旧戏表演杀伤时,用红色水涂沫,装做流血的样子,叫做出彩。比喻当着众人的面败露秘密或显出丑态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30卷:“吾夫妇日下当受此杖,不如私下请牌头来,完了这业绩,省得当场出彩。”
成语意思谓搬弄口舌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恒言·两县令竞义婚孤女》:“王家若男若女,若大若小,那一个不欣羡潘小官人美貌,如潘安再出,暗暗地颠唇簸嘴,批点那飞天夜叉之丑。”
成语意思攧:同“颠”。摇唇动嘴。说长道短,背后非议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7卷:“自己不肯施仁仗义,及见他人做了好事,反又攧唇簸嘴。”
成语意思栋:正梁;榱:椽子;崩:崩坏;折:折断。梁椽毁坏,指房屋倒塌,多比喻国家或政权倾覆
成语出处清·汪琬《前明兵科右给事中吴公墓志铭》:“栋榱崩折,势莫能支。”
成语意思竭尽忠诚与思虑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后妃传·太祖高皇后》:“不预外事,殚诚毕虑以事上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无法成功的事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小旻》:“如彼筑室于道谋,是用不溃于成。”郑玄注:“如当路筑室,得人而与之谋所为,路人之意不同,故不得遂成也。”
成语意思截断长的来补短的。比喻取别人的长处,来补自己的短处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 王制》:“凡四海之内,断长补短,方三千里,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。”
成语意思端:端正,清理。本:根本。源:根源。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殷仲堪传》:“端本正源者,虽不能无危,其危易持。”
成语意思谓比优劣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音律》:“若止与《南西厢》赌长较短,则犹恐屑而不屑。”
成语意思厚:大;亡:损失。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,引起众人的怨恨,最后会损失更大。
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是故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
成语出处南唐·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,而更学斗唇合舌。”
成语意思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
成语出处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二卷:“《五代史》:‘黄……。’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对床夜雨”。
成语出处苏曼殊《致刘三书》:“回忆秣陵半载,对床风雨,受教无量,而今安可得耶?”
成语意思指成为舆论注意的中心,出头露面,显示个人的表现
成语出处林语堂《谈中西文化》:“记得民国二十四年,中国戏剧诗文在外国大出风头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像闪电刮风一样迅速。
成语出处清·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下:“龙腾虎啸,不足比其雄;电掣风驰,不足喻其疾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空口说大话。
成语出处《妙法莲华经 序品》:“今佛世主,欲说大法,雨大法雨,吹大法螺,击大法鼓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多才多艺”。
成语出处《书·金縢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艺,能事鬼神。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,不能事鬼神,乃命于帝庭,敷佑四方。”
成语意思拆:拆开,指拆阅来电来文;行:发出。一般指首长不在时由专人负责代理拆阅和审批、处理公文。形容权力极大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九回:“其时抚台请病假,各事都由藩司代拆代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