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大白:彻底明白,完全清楚;天下:全国。使全国的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19回:“吾辈救国护法之初衷,将无以大白于天下,而佥壬假借,得以自便私图。”
成语意思都:都城;鄙:小邑;章:章程。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子产使都鄙有章,上下有服。”
成语意思淡泊:恬淡寡欲;宁静:安宁恬静;致:达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稳沉着,才可有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汉 刘安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,非宁静无以致远,非宽大无以兼覆。”
成语意思霸占一个地方(多指坏人)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》:“钱王生于乱世,独霸一方,做了十四州之主。”
成语意思挥:挥写。形容善于写作者运笔神速或任意签字、涂改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3回:“老贼看了,连说:‘妥当结实,就劳贤契大笔一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无固定目标,到处乱闯。
成语出处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依亲》:“骤然起兵戈,扰攘。卷尘飞,东奔西撞,娇儿拆散知何往?”
成语意思谓各奔东西,互不相关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苏九淫奔》第二折:“你也光,我也光,东奔西向,我就养遍濮州城,你也难来拦当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山势险峻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同“东逃西窜”。
成语出处曹禺《王昭君》第二幕:“他打过多少次败仗,东奔西逃,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奔波
成语出处杨朔《雪浪花》:“苦人哪,自小东奔西跑的,什么不得干?干的营生多,经历的也古怪。”
成语意思谓流落四方。
成语出处南朝·陈·徐陵《在北齐与扬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
成语意思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。语本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。同“东挪西凑”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哀互生》:“他东补西凑地为立达筹款子,还得跑北京,跑南京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逃西窜”。
成语出处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二回:“钱塘县派差去查过,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,践踏田禾。”
成语意思崇尚根本,注重实际
成语出处明 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二三子不思敦本务实,以眇眇之身,任天下之重。”
成语意思激烈地争吵。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正吃得香甜时,忽听得门口大吵大闹起来,仓樵脸上忽红忽白。”
成语意思狼吞虎咽地吃。指没有节制,没有计划地吃喝。指进行大规模、高档次的吃喝活动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小五义》第七回:“蒋爷苦劝,自己端起酒杯,大吃大喝,连说带笑。”
成语意思谓鼓乐齐作。
成语出处《西游记》第六四回:“文武多官,满城百姓,伏龙寺僧人,大吹大打,送四众出城。”
成语意思得:取得,获得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 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成语意思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