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成语出处明 袁黄、王世贞《纲鉴合编 宋纪 武帝》:“八月,宋主杀中书令王僧达,僧达幼聪警能文,而跌荡不拘。”
成语意思指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同“跌宕不羁”。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 石延年》:“遂入馆,然跌荡不羁,剧饮尚气节,视天下无复难事,不为小廉曲谨以投苟合。”
成语意思跌宕:放纵无拘束。羁:马笼头。心志放逸无拘无束。比喻束缚。
成语出处宋 周密《齐东野语 王迈潘妨》:“殿试第三人,跌宕不羁,傲侮一世。”
成语意思酬:报答,偿还。大的恩惠无法报答或不用报答
成语出处明·吴麟征《还里人田券书》:“谚云:大德不酬。”
成语意思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》:“语曰:‘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’”
成语意思大处:事物的主要部分;着眼:观察。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,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
成语出处李欣《潜移默化》:“移风易俗,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,必须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。”
成语意思着眼:观察。指从整体;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;考虑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,延了安家的宗祀,大处着眼,便不忍吹求到此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。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0回:“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,真正阔手笔!看你不出,倒是个大处落墨的!”
成语意思谓佳婿的人选。
成语出处五代·危德兴《寻阳长公主墓志》:“潜应坦腹之姿,妙契东床之选。”
成语意思虫书、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,西汉时蒙童所习。因以“雕虫篆刻”喻词章小技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或问:‘吾子少而好赋?’曰:‘然。童子雕虫篆刻。’俄而曰;‘壮夫不为也。’”按,“虫”指虫书,“刻”指刻符,各为一种字体。
成语意思谓择婿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寿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词》:“东床择对,得凤举之名英;中遘冓宣劳,励鸡鸣之至诚。”
成语意思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寡助之至,亲戚畔之。”
成语意思饾饤:供陈设的食品;堆砌:堆叠。比喻文辞典故罗列堆砌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凡例》:“词中所用典故,信手拈来,不露饾饤堆砌之痕。”
成语意思当:面对、正在。强大的敌人就在前面。表示面对危难;处于严重的关头。常用以形容局势严重;不容忽视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吴汉传》:“大敌在前,而公伤卧、众心惧矣。”
成语意思鼎鼎:名声盛大的样子。很大的名气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八:“为我们讲经学的一位鼎鼎大名的成都名士,只拿着一本《左传事纬》照本宣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文思跌荡,放得开,收得拢。
成语出处清·赵翼《忧旱》:“今年天作奇文章,大开大合为弛张。”
成语意思①指神思迷糊错乱。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,不可置信。
成语出处《朱子全书》卷六:“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,要读《周礼》、诸史、本朝典故,一向尽要理会,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,少刻,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,没顿放处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彼此夙缘,颠颠倒倒,皆非偶然也。”
成语意思重复的滴滴声或一连串轻快的声音或拍打
成语出处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19回:“由早上到下午三四点钟,兀自滴滴答答的在檐瓦上流着下来。”
成语意思非常地道
成语出处陈立德《前驱》:“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,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,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。”
成语意思一点一滴地落下,形容数量非常少
成语出处宋·李清照《声声慢》: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