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①谓吹奏、歌唱。②引申指反复推敲声律、词藻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商隐《柳枝》诗序:“柳枝,洛中里娘也……吹叶嚼蕊,调丝擫管,作天海风涛之曲,幽忆怨断之音。”
成语意思“啜”念chuò。比喻品赏、体味诗文的精华。语出唐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沉浸醲郁,含英咀华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沉浸醲郁,含英咀华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花边文学 考场三丑》:“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,大概是这一种。”
成语意思谓不拘滞于世俗,超然物外。《宣和书谱·空鲙帖》:“往昔字学之流,其初笔法安在?惟其胸次笔端超逸绝尘,暗合法度,则其草创便为一物之宗。”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·空鲙帖》:“往昔字学之流,其初笔法安在?惟其胸次笔端超逸绝尘,暗合法度,则其草创便为一物之宗。”
成语意思轶:车辙;超轶:指后车超过前车;绝尘:脚不沾尘土。形容奔跑得极快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天下马有成材,若恤若失,若丧其一,若是者,超轶绝尘,不知其所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惩一警百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沈釆《千金记》第四十七出:“故依法律明惟问,惩一戒百难容忍。”
成语意思警:警戒,也做“儆”。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。
成语出处语本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翁归治东海明察……其有所取也,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《庸庵笔记 威丰季年三奸伏诛》:“用特惩一儆百,期于力振颓靡。”
成语意思惩:惩罚;警:警戒。处死一个人,借以警戒许多人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尹翁归传》:“以一警百,吏民皆服,恐惧改行自新。”
成语意思横生:横逸而出。言辞生动,横逸而出
成语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物势篇》:“亦或辩口利舌,辞喻横生为胜,或诎弱缀帢。”
成语意思看人脸色行事,不敢有不同意见。
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《魏书 寇治传》:“畏避势家,承颜候色,不能有所执据。”
成语意思沉冤: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;莫雪:无法昭雪。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。
成语出处唐 于逖《灵应传》:“潜遁幽岩,沉冤莫雪。
成语意思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,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经解》:“《易》曰:‘君子慎始,差若毫厘,缪以千里。’”
成语意思使幽深隐微的事物或道理显露出来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孝子》:“司风教者,重务良多,无暇彰表,则阐幽明微。”
成语意思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精通》:“今夫攻者,砥厉五兵,侈衣美食,发且有日矣,所被攻者不乐。”
成语意思木:树。编草为衣,以树木果实为食。形容衣食简单,生活清苦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
成语意思漫漫:无边际的样子。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。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。
成语出处《淮南子 宁戚〈饭牛歌〉》:“生不逢尧与舜禅,短布单衣才至骭,从昏饭牛薄夜半,长夜漫漫何时旦。
成语意思粗:大略;眉目:比喻头绪。刚刚有点头绪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7回:“办理粗有眉目,即回京复命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粉:香粉。涂脂抹粉,刻意打扮
成语出处清·秋瑾《精卫石》序:“呜呼!尚凡以搽油抹粉,评老束足。”
成语意思沉冤: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;莫白:无法辩白,不能弄清。长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。
成语出处宋 张商英《鄂州谢上表》:“虽有沉冤,莫能往诉。”
成语意思翠羽:翡翠鸟的羽毛;珰:耳饰。比喻珍贵的物品或富家女子的华丽饰品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,只见翠羽明珰,瑶簪宝珥,充牣于中,约值数百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