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。
成语出处晋 袁宏《后汉纪 献帝纪五》:“古者察言观行,而善恶彰焉。”
成语意思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。
成语出处刘斯奋《白门柳·夕阳芳草》第三章:“大丈夫立身行事,须出以公心。”
成语意思穿:穿透;贯:穿过。射穿杨柳叶和虱子。形容技艺高超,功夫深厚
成语出处明·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弧矢》:“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,则以巧胜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迟疑观望。
成语出处唐·刘餗《惰唐嘉话》卷中:“[李勣]今若即发者,我死后可亲任之,如迟疑顾望,便当杀之。”
成语意思观察别人的脸色,以揣摩其心意
成语出处清 唐甄《潜书 食难》:“吾老矣,岂能复俯首于他人之宇下,察颜观色,以求无拂于人,吾不能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才能优异,有干练的办事能力。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 高宗纪五》:“刘宗周、黄道周立朝守正,熊廷弼材优干济。”
成语意思骥:千里马。苍蝇附在千里马的尾上。比喻依靠他人的名望而出名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,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益彰也。”
成语意思品茶、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。多指傍晚一段时间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斗鹌鹑 女校尉》套曲:“茶余饭饱邀故友,谢馆秦楼,散闷消愁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闲暇之时。元·关汉卿《斗鹤鹊·女校尉》曲:“茶余饭饱邀故友,谢馆秦楼,散闷消愁。”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训女》:“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,玉镜台前插架书。”也作“茶余饭后”。沙汀《炮手》:“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~的重要话柄。”又作“茶余饭后”。瞿秋白《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斗鹤鹊·女校尉》曲:“茶余饭饱邀故友,谢馆秦楼,散闷消愁。”
成语意思丈夫死了不再嫁人,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恒》:“妇人贞吉,从一而终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山岭重重叠叠,连绵不断。
成语出处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江水二》:“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叠嶂,隐天蔽日。”
成语意思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魏志 司马朗传》:“虽在军旅,常粗衣恶食,俭以率下。
成语意思重复的垣墙,重叠的锁钥。指深宫内苑,防护严密。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王昭君》第一幕:“她们从她们那神妙的故乡,移到这重垣叠锁的宫里来,她们的悲哀已就不堪设想了,那知道她们还有更悲痛的事情令人难受。”
成语意思绰约:姿态优美的样子。形容女子体态的美。
成语出处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年可四十余,绰约多姿,谈笑甚媚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花儿盛开,竞相逞美。
成语出处《红楼梦》第七九回:“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苇叶,也都觉摇摇落落,似有追忆故人之态,迥非素常逞妍斗色可比。”
成语意思乘:趁;疑:猜疑;间:离间。利用对方的猜疑,可以进行离间活动
成语出处《投笔肤谈·达权》:“乘疑可间,乘劳可攻。”
成语意思惩:惩罚;儆:警告。惩罚一个人,以警戒众人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谷际歧传》:“若得惩一儆众,自可群知洗濯。”
成语意思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韩愈传》:“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、太史公、刘向、扬雄后,作者不世出,故愈深探本元,卓然树立,成一家言。”
成语意思裁:裁剪。裁行云,剪流水。比喻诗文构思精妙新巧
成语出处明 屠隆《彩毫记 夫妻玩赏》:“名擅雕龙,诗成倚马,请思裁云剪水。”
成语意思指阐明幽隐,抉发精微。
成语出处秦牧《艺海拾贝 象和蚁的童话》:“一些谈艺术理论的著作为了要‘阐幽抉微’,也往往容易把艺术的道理谈得很深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