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辞:言词,语言。义:道理。言辞严厉,义理正大。
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
成语意思措词严肃,道理正当。
成语出处元·黄溍《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》:“为之开陈祸福,词严义正,累数千言。”
成语意思从:跟随;终:终身,一辈子。丈夫死了不得再嫁人,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
成语出处宋·文天祥《刘良臣母哀辞》:“呜呼,全而生这之必全而归之,从一以终兮尚得正,其何悲!”
成语意思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我无官守,我无言责也,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?”
成语意思说话有条理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
成语意思绰:宽,缓;暇:空闲。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
成语出处《北史·魏收传》:“我绰有余暇,山立不动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出于意表”。
成语出处《黄绣球》第四回:“自想这件事真出于意外,必须自家投到,中诉明白,不能平白地叫妻子良受诬辱。”
成语意思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,很孝顺,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,引父母发笑。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:“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彩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蹄,或美鸟鸟于亲侧。”
成语意思措词严谨,道理周密。
成语出处《剪灯馀话·幔亭遇仙录》:“宋朝诸儒所述,皆明白正大,词严义密,无馀蕴。”
成语意思微末的赞扬言辞。比喻不费力的奖励的话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谢眺传》:“士子声名未立,应共奖成,无惜齿牙余论。”
成语意思惠:给人好处。指帮人说好话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公孙九娘》:“屡通媒妁,辄以无尊长之命为辞。幸无惜齿牙余惠。”
成语意思慧:通“惠”,好处。指帮人说好话
成语出处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苏仲芬》:“夫隐恶扬善,现在功德,何惜齿牙余慧,而必以朴讷为耻。”
成语意思谓出乎人的意料之外。
成语出处唐·张读《宣室志》卷四:“一夕,风月晴莹,有扣门者,出视之,见一丈夫,衣冠甚伟,仪状秀逸。乔延入与坐,谈议朗畅,出于意表。乔重之,以为人无及者。”
成语意思以:用法等同“于”。超脱于物象之外。形容诗文意境雄浑、超脱。也比喻置身世外,脱离现实的空想。
成语出处唐·司空图《诗品·雄浑》:“超以象外,得其环中。”
成语意思楚腰:称妇人的细腰。形容美人的细腰,曲线玲珑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·楚策》:“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腰,楚子约食,凭而能立,式而能起。” 唐·杜牧《遣怀诗》:“楚腰纤细掌中轻。”
成语意思犹立意遣词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翱《答朱载言书》:“六经之词也,创意造言,皆不相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因牵连而无端遭到的祸害
成语出处《剪灯新话 三山福地传》:“汝宜择地而居,否则恐预池鱼之殃。”
成语意思指通宵宴饮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齐威王之时喜隐,好为淫乐长夜之饮。”
成语意思枝叶:比喻琐细的言辞,形容言辞虚美琐细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表记》:“辞有枝叶。”孔颖达疏:“但言辞虚美,如树干之外而更有枝叶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繁琐的考据订正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》诗:“《尔雅》注虫鱼,定非磊落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