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人才使用不当,不能尽其才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7回:“你如今连个‘名世之数’都不肯出,真正大才小用了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沈约《序》:“雕虫小艺,无累大道。”
成语意思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。
成语出处《文明小史》第三四回:“毓生又会想法,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,东抄西袭,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,印出来,人家看得佩服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东窗计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计·东窗》:“心事难凭枉致疑,夫人其实好心机,凭此黄柑无后患,东窗消息少人知。”
成语意思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、错误。形容办事不得力。
成语出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五:“原约一到任所差人进京图干此事,谁知所去的,多不得力。我这里好不盼望,不甫能勾回个信来,定是东差西误的。”
成语意思谓四处冲锋突击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曹操见云东冲西突,所向无前……奋然大怒,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。”
成语意思跳来跳去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唐元稹《上令狐相公诗启》:“而司文者考变雅之由,往往归咎于稹。尝以为雕虫小事,不足以自明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雕虫小技。
成语出处旧题宋·尤袤《全唐诗话·张祜》:“祜雕虫小巧,壮夫不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。
成语出处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胡渭》:“近日治河,乃遏之使不得北,而南入于淮,以便运耳。南行非河之本性,东冲西决,率无宁岁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离题,没有中心。
成语出处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三回:“制台问了几句话,亏他东扯西拉,居然没有露出马脚。”
成语意思谓指挥不统一,几路军队各自行动。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九:“各专责成,互相援应,毋东驰西击,各不相顾。”
成语意思颤:发抖。形容害怕到了极点
成语出处元 施惠《幽闺记 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成语意思颤:颤抖;寒:忧惧,战栗。形容极度惊慌恐惧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96回:“半空中一声霹雳,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。”
成语意思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。”
成语意思蹈:踏;遵循;袭:固袭;继承;常、故:惯常的;旧的。遵循常规旧法。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;不会创新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伊尹论》:“后之君子,蹈常而习故,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,一为希阔之行。”
成语意思谓盲目地四处闯荡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他很想跑开,但想到不吴芝生作伴,到底比起独自东闯西踱较为‘有聊’,便又舍不得走。”
成语意思秤:称重的器皿。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,小于标准的斗出,进行盘剥克扣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7卷:“不用大秤小斗,不违例克剥人财,坑人陷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。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,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,枪刀剑戟都潎样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道长论短”。
成语出处林如稷《将过去》:“你近来怎么这样瘦,精神也像不好:意志消沉,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,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