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征引古代史实或文献来喻说当前的现实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引古喻今,言微理举。”
成语意思喻:说明。借用古代的事来说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长孙嵩传》:“昔叔孙辞沃壤之地,萧何就穷僻之乡,以古方今,无渐曩哲。”
成语意思让盲人给盲人引路。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,只能使其更加迷惑。
成语出处太平天国·洪秀全《原道觉世训》:“怪人佛老之徒出,自中魔计,以瞽引瞽,讹人以不可知之事,以售己诈……兼之魔鬼入心,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,迷惑害累世人。”
成语意思绪余:残余。世家大族的后代
成语出处《周书·薛善传》:“与兄忝是衣冠绪余,荷国荣宠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因公假私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陈宠传》:“断狱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,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,或因公行私,逞纵威福。”
成语意思顾:看。指被有才学的人看一下就立即抬高了身价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中秋之后,月亮就没有那样圆满了。比喻良好的时机已经过去
成语出处明·朱权《冲漠子》第二折:“若遇那铅逢发处须当采,若是那月过中秋下手迟。”
成语意思过:超过;及:赶上。达到。相比之下;只有超过而没有赶不上的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曰:‘师也过;商也不及。’”
成语意思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高逸传》:“儒家之教,宪章祖述,引古证今,于学易悟。今树以前因,报以后果,业行交酬,连锁相袭。”
成语意思指有功劳的人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,纳谏容流,而保护有功之臣。是一举两得之意,愿陛下准臣施行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认为没有丝毫可取之处而全盘否定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,发表了就‘一棍子打死’,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一团糟
成语出处柯岗《逐鹿中原》第七章:“一进城就搞成了一锅粥,四处乱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分彼此,一样看待或处理
成语出处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对具体人应作具体分析,把他们都当作叛乱分子一锅煮,可能越闹越乱。”
成语意思掴:用巴掌打。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谓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,直是恁地。”
成语意思替百姓除祸害。
成语出处汉 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丞相衔奉国威,为民除害,元恶大憝,心当枭夷。”
成语意思一毫:一根毫毛,比喻极小的事物。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。形容为人廉洁,不沾便宜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三笔·贤士隐居者》:“周日章,信州永丰人。操行介洁……非其义一毫不取。”
成语意思心怀怨恨而死。
成语出处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我为女子,薄命如斯。君是丈夫,负心如此。韶颜稚齿,饮恨而终。”
成语意思饮:含忍。指含恨而死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:“他平日也常以岳少保自期,可是岳少保饮恨而死,并未能挽既倒之狂澜!”
成语意思形容聚在一起的人一下子吵吵嚷嚷地走散了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大家才嘻嘻哈哈一轰而散,跑出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一哄而起”。
成语出处《人民日报》1983.10.31:“在发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,决不能再像发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样,一见有利可图,便一哄而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