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拂袖:甩袖子,表示意志已决。指毫无留恋,回到家乡归隐。
成语出处元·周文质《斗鹌鹑·自悟》套曲:“您都待重裀而卧,列鼎而食,不如我拂袖而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迅速威猛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臧宫传》:“将军向者经虏城下,震扬威灵,风行电照。然穷冠难量,还营愿从它道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通宵达旦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·恩幸传徐纥》:“时复与沙门讲论,或分宵达曙,而心力无怠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风行电击”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韦洸传》:“公鸿勋大业,名高望重,率将戎旅,抚慰彼方,风行电扫,咸应稽服。”
成语意思翻:倒,反转;箧:小箱子。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。形容彻底翻检。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回:“船上买办又仗着洋人势力,硬来翻箱倒箧的搜了一遍。”
成语意思翻:反转;笼:大的竹箱。形容彻底搜寻、查检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15卷:“翻箱倒笼,满屋寻一个遍,那有些影儿。”
成语意思犹焚香礼拜。
成语出处《西湖佳话·六桥才迹》:那杭州百姓,前番受过他的恩惠,今又听得他来,不胜欢喜,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气势迅猛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扬谅传》:“文安请为前锋,王以大军继后,风行电击,顿于霸上,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风驰电掣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姜承烈《序》:“先生触目,洞中机要,剖决若神,风行电掣。”
成语意思偃:卧倒,倒伏。风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。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审举》:“引用驽庸,以为党援,而望风向草偃,庶事之康,何异悬瓦砾而责夜光,弦不调而索清音哉!”
成语意思掣:闪过;旋:奔跑。你风一样飞驰而过,像闪电一样一角即逝。形容非常迅速。
成语出处《六韬·王翼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扫除妖魅。”
成语意思行:过;吹过;偃:卧倒;倒伏。风吹过来;草就倒伏。比喻上面的意图传下来;下级一律绝对服从。也比喻人们顺从身边的形势而采取自己的行动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,必偃。”
成语意思谓佛教徒一意修行、清静寂定之心性。
成语出处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,自不觉都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,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,拴不定心猿意马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风行草偃”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“故《周南》之德,《关雎》政本。本立道生,风行草从,澄其源者流清,溷其本者末浊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高帝纪上》:“麾旆所临,风行草靡,神算所指,龙举云属。”
成语意思犹发号施令。
成语出处《墨子 尚同下》:“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斤斤计较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十样锦》第三折:“我两个跟着你们背后接坐碗儿吃也罢,你怎么这般分星拨两的。”
成语意思焚:烧;列:罗列;鼎:古代炊具。点燃名贵的香,摆满丰盛的菜肴,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劝农》:“焚香列鼎奉君王,馔玉炊金饱即妨。”
成语意思行:做,行事;登:通“得”,取得,获得。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徕民》:“此其损敌也,与战胜同实;而秦得之以为粟,此反行两登之计也。”
成语意思焚香:点燃香火。礼拜: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。烧香跪拜,以表尊敬服从之意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回:“却说玄德前军……所到之处,秋毫无犯,百姓扶老携幼,满路瞻观,焚香礼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