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啖:引诱;甘:甜。用甜言蜜语去引诱人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孙权》:“啖以甘言,效其珍物,有求则从,惟恐少拂其意。”
成语意思指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非是咱自夸奖:他有德言工貌,小生有恭俭温良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礼记·昏义》。见“德言容功”。
成语意思羝羊:公羊;絓:绊住。公羊的角被荆棘绊住,进退不得。比喻进退两难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哀陆军学生》:“进退道穷,羝羊絓棘。”
成语意思鸿:鸿雁。离了群的孤独大雁。比喻孤身独处,多指未成婚的男子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凤翼《红拂记·杨公完偶》:“徐生,你一向断雁孤鸿,可曾寻偶否?”
成语意思旧指传国之宝及受命之符箓。
成语出处清·叶廷琯《海录碎事·帝王上》:“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,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乱开玩笑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五回:“越发在人前花哨起来,常和众人打牙配嘴,全无忌惮。”
成语意思讲话或写文章,浮词很多,不必要地大量引述。多指文风浮华不实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 难言》:“多言繁称,连类比物,则见以为虚而无用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公文用语。“等因”用以结束表示理由说明原因的“上文”;“奉此”用以引起表示重心所在的“下文”。现多比喻例行公事;官样文章。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对保障人民权利的再呼吁》:“否则岂不仍是‘等因奉此’的一纸公文在老爷们的桌上转来转去?”
成语意思谓德泽优渥普及。
成语出处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盖闻中国有至仁焉,德洋恩普,物靡不得其所。”
成语意思谓不该说而说。
成语出处《水浒传》第六一回:“卢俊义道:‘你妇人家省得什么!宁可信其有,不可信其无。自古祸出师人口,必主吉凶。我既主意定了,你都不得多言多语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颠倒衣裳”。到,通“倒”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太玄·上》:“次六。升于堂,颠衣到裳,廷人不庆。”
成语意思大眼看着小眼,没有解决的办法
成语出处浩然《艳阳天》第12章:“几句话,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——大眼瞪小眼,后脊梁背嗖嗖地冒凉气。”
成语意思指美好丰盛的饮食。形容菜肴丰盛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大鱼大肉,热酒热饭,只顾搬将出来。”
成语意思朵:动;颐:下巴。动嘴大吃。
成语出处盖如久处灾区之民,草根木皮,冻雀腐鼠,罔不甘之,~。(梁启超《清代学术概论》第二十九章)
成语意思隐藏形迹。
成语出处晋·陆云《南征赋》:“遁阴匿景,静言勿哗。”
成语意思德音:善言;莫违:不要违背。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德音莫为,及尔同死。”
成语意思弥天:满天。比喻黑暗势力弥漫长空,统治一切
成语出处鲁迅《序例》:“时大夜弥天,璧月澄照,饕蚊遥叹,余在广州。”
成语意思丁:通“钉”,这里指榫头;卯:器物上接榫头的孔眼。丁卯合位,一丝不差。形容确实、牢靠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三折:“要说个丁一卯二,不许你差三错四。”
成语意思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。门生;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,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