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是:对的。不考虑别人的意见,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美国还不能在世界上独行其是,尤其在东方,他有两个劲敌。”
成语意思犹细写细描。谓描写细致。
成语出处黄·远庸《新剧杂论·说脚本》:“第一原则,即剧的经济是也。脚本与小说异。小说不妨纡徐曲折,淡写轻描。如漫游旅客之行长路者,可以三里一驿五里一站。”
成语意思洞:洞察,洞悉;奸:奸伪。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。形容观察能力强,看问题敏锐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列朝·庙议献谄不用》:“甫出口,而上已洞悉其奸,斥逐不已。”
成语意思道:信念、主张。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得志,与民由之;不得志,独行其道。”
成语意思吹奏乐器。元·杨梓《霍光鬼谏》第一折:“只听的调弦品竹,甚的是论道经邦。”亦作“调丝品竹”、“调丝弄竹”、“调弦弄管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杨梓《霍光鬼谏》第一折:“只听的调弦品竹,甚的是论道经邦。”
成语意思乘虚攻击敌人要害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十样锦》第三折:“这一个田穰苴立兵书有智量,这一个下齐城捣虚批吭。”
成语意思放下这样,又做那样。比喻事情总做不完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7回:“上上下下,那不是他操心?你一个媳妇,虽然帮着,也是天天‘丢下耙儿弄扫帚’。”
成语意思像断了线的木偶,不能动弹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六:“犹如断线偶戏,手足掸软,连话都无了。”
成语意思指居处无定之人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孔子既得合葬於防,曰:‘吾闻之,古也墓而不坟。今丘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,不可以弗识也。’於是封之,崇四尺。”郑玄注:“东西南北,言居无常处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居处无定之人。
成语出处参见“东西南北人”。
成语意思指思想、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,恼的是道学先生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有才文人早死。
成语出处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韶言天上及地下事,亦不能悉知也。颜渊、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迁西徙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江藩《汉学师承记·黄宗羲》:“宗羲窜匿草莽,东徙西迁,屡濒于危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张罗
成语出处《平妖传》第十回:“比及让了他罢了,又来东寻西觅,只恐还在左近,放心不下。”
成语意思抵:触;瑕:瑕疵,缺点;陷:攻破;厄:迫害。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。
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《答问》:“蹇浅窄僻,跳浮嚄唶,抵瑕陷厄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行走艰难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惟敏《新水令·庚午春试笔》套曲:“看俺这曲脊是腰,手颤头摇,言语刁骚,衣履鏖糟,行动处东踅西倒,一步低一步高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张罗。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三章:“以大不逮之财而日行勉强支持之事,东挦西扯,忧苦莫当。”
成语意思得:得到。得到新的,忘掉旧的。多指爱情不专一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前腔八首》:“得新忘旧,到前丢后,妄想处一味骄矜,满意时十分驰骤。”
成语意思洞:深入,透彻;洞悉:知道。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
成语出处孙中山《伦敦被难记》:“此人之果为谁,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,本使馆洞悉无遗。”
成语意思一种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药。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绪的话语或做法
成语出处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21章:“于是像吃了副定心丸,立刻由惊恐转为坦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