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7卷:“有等恶人,受罪如刀山血海,拔舌油锅……诸般罪孽。”
成语意思闪:侧身急避;躲:躲避。形容四处躲避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卢俊义挺着朴刀,随后赶去,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少量的财富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家产不过十金,乏无儋石之储,晏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顿首:以头叩地而拜;再拜:拜两次。古代的一种跪拜礼。亦指旧时信札中常用作向对方表示敬意的客套语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勾践顿首再拜曰:‘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于骨髓,日夜焦唇干舌,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,孤之愿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独树一帜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所以能独竖一帜者,正为不袭盛唐窠臼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得心应手”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独善其身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新制布裘》诗:“丈夫贵兼济,岂独善一身?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。
成语出处晋·慧远《答何镇南书》:“是故遁世遗荣,反俗而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低声下气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陈颜低声哑气答道:‘本县知县相公,在此拜方义士。’”
成语意思龙王庙:管水之神的庙宇。比喻本是自己人,因不相识而互相之间发生了争端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4章:“闯王派我来,也只是同你们见见面,交交朋友,免得日后大水淹了龙王庙,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,旅途艰辛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2回:“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,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,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,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,旅途艰辛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百回:“幸亏他登山越岭,跋涉崎岖,去时骑坐,来时驮经,亦甚赖其力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避世隐居。
成语出处宋·叶適《赵孺人墓铭》:“已而久不合,退居山穷水绝处,慕王霸、梁鸿夫妇,赓《麦秀》、《五噫》之歌,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。”
成语意思断:判断;理:道理。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陈义设法,断事以理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。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2回:“大天白日人来人往,你就在这里也不方便。”
成语意思颠:晃动;簸:摇荡。点头晃脑
成语出处清·戴珞《滕阴杂记》第二卷:“从今那复容高傲?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,说堂时垂手呵腰。”
成语意思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。一说,违背天性与真情。倍,通“背”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是遁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谓之遁天之刑。”成玄英疏:“言逃遁天理,倍加俗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。
成语出处唐 杨炯《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,登坛拜将,授钺行师。”
成语意思颠:晃动;播:通“簸”,摇荡。点头晃脑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9回:“马上说同心,止不住颠头播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