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疾:急。急切地大声呼喊;以引起注意或警觉。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“行且不息,以蹈于穷饿之水火,其既危且亟矣,大其声而疾呼矣。”
成语意思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楔子:“兄弟!滴水难消。休道是兄弟将酒来,你则这般空来,也是你兄弟的情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反对党八股》:“俗话说: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。’……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,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鼎食鸣锺”。击钟列鼎而食。形容富贵人家生活豪侈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贤人不家食赋》:“将期乎鼎食鸣钟,宁虞往吝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竭尽思虑;千方百计。
成语出处宋·向滈《西江月》词:“抵死漫生要见,偷方觅便求欢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抵死漫生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庞掠四郡》第三折:“我安排着脱身利己的机谋,正中这抵死瞒生的手策。”
成语意思底:通“抵”。竭尽全力,想尽办法
成语出处南唐 冯延巳《应天长》词:“兰房一宿还归去,底死谩生留不住。”
成语意思谩:谎骗。形容殚智竭虑,绞尽脑汁。
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五卷:“待阎王道俺无凭准,抵死谩生断不定,也不共他争,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。”
成语意思典当身体,出卖性命。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0回:“就典身卖命,也酬谢师恩。”
成语意思蓦:超越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今日亲将头领差,登山蓦岭践尘埃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砥节砺行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建国君民,立教为首,砥身砺行,由乎经术。”
成语意思卮:盛酒器。比喻堵塞漏洞
成语出处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五章:“奏请设立纺织局,谋堵塞漏卮。”
成语意思使民俗敦厚,世风振兴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欲兴利除害,则无其人,欲敦世厉俗,则无其具。”
成语意思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
成语出处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丢三落四”。
成语出处刘白羽《一个温暖的雪夜》:“老是这样死活不顾,老是这样丢三拉四,这毛病什么时候能改改!”
成语意思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
成语出处宋 袁褧《枫窗小牍》上卷:“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,地上天宫。”
成语意思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
成语意思爬山过水。比喻历尽艰难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[宋江兄弟]两个商量了,径望沧州路上来。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,过府冲州。”
成语意思大势:总体局势;趋:向、往。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天下大势之所趋,非人力之所能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