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顺从
成语出处郑振铎《风波》:“他连忙低头下心的劝道:‘不要着急,不要着急,我说着玩玩的!房里冷,快来睡!’”
成语意思兔、乌:古代神话传说中说,月亮里有玉兔,太阳里有三足金乌,所以用乌、兔代表日月。月亮东升,太阳西落。表示时光不断流逝。
成语出处宋 吴潜《瑞鹤仙》:“愁高怅远。身世事,但难准。况禁他,东兔西乌相逐,古古今今不问。”
成语意思涂、抹:原喻从事文辞。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。
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报道莫贫相!阿婆三五少年时,也曾东涂西抹来。”
成语意思指议论的面很宽
成语出处鲁迅《书信集 致金肇野》:“近来东谈西说,而其实都无深研究,发议论是不对的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征西讨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》:“由是南驰北走,东讨西伐,运之无旁,按之无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得鱼忘荃。蹄,兔罝。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。”
成语意思舔: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。比喻利少害多。也指贪财好色,不顾性命。
成语出处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:“佛言财色之于人,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,甜不足一食之美,然有截舌之患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天塌地陷。形容盛怒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复祚《投俊记·魔见》:“喜时节和风甘雨,怒时节地塌天荒。”
成语意思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
成语出处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诸葛亮”和“阿斗”搏斗》:“对于我们的‘顶头上司’,也以极诚恳的态度,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。”
成语意思颠:晃动。点头晃脑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四卷:“饭店中客人,个个颠头耸脑,看他说他,胡猜乱语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有面子有身分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!”
成语意思犹戴天履地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曹处士墓碣铭》:“吾先祖考,继世为宋民,戴天蹐地,受德泽者三百余年。”
成语意思转过头来像老鼠一样逃窜。形容狼狈逃窜。
成语出处明·许自昌《水浒记·纵骑》:“他怎肯网开三面漫相遮,教我掉头鼠窜无宁贴。”
成语意思从来没有过。
成语出处唐 万齐融《阿育王寺常住田碑》:“阿宝塔之庄严,得未曾有。”
成语意思断:绝对,一定。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1回:“一个少年妇女,独自在外,又无同伴,靠卖诗文过日子,恐怕世上断无此理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得未曾有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与郭功甫书》之一:“昨辱宠临,久不闻语,殊出意表,盖所谓得未尝有也。”
成语意思轮流做主人请客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九卷:“有时迭为宾主,不过清茶寡饭,不设酒肴,以此为常。”
成语意思表示同意、赞赏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“张老婆儿一旁看了,也不住的点头咂嘴。”
成语意思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。形容思维敏捷、悟性好。
成语出处《朱子语类》卷四九:“惟圣人道头知尾,下学便上达,若教学者,则须循其序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道合志同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又谢庞参政启》:“尝托僚寀,获友高明,道同志合,出处如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