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难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,可以等着完稿。比喻文章写得快。
成语出处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韩宗书》:“纵之以清淡,请日试万言,倚马可待。”
成语意思绝俗:远超过寻常。形容女子相貌明艳美丽,远远超过一般人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江城》:“一日,生于隘巷中,见一女郎,艳美绝俗,从以小鬟,仅六七岁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勤奋修行。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。
成语出处《无量寿经》上卷:“勇猛精进,志愿无惓。”
成语意思《列子·黄帝》:“扞黄帝呴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,台州之北,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;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,神游而已。”后因称一场幻梦为“一梦华胥”。
成语出处《列子·黄帝》:“[黄帝]昼寝而梦,游于华胥氏之国。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,台州之北,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;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,神游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湮没:埋没。名声被埋没,没人知道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陆倕《石阙铭》:“鸿规盛烈,湮没罕闻。”
成语意思以:根据;凭据;貌:外貌;取:衡量、判断。根据人的外貌衣着来判断、衡量其品质能力的高下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,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
成语意思月光普照大地。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,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谢庄《月赋》:“美人迈兮音尘阙,隔千里兮共明月。”
成语意思典出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咨少孤,有孝行……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。”后以“迎门请盗”比喻至孝。
成语出处典出《后汉书·赵咨传》:“咨少孤,有孝行……盗尝夜往劫之,咨恐母惊惧,乃先至门迎盗,因请为设食。”
成语意思顾:回看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,顾盼之间,全城人都为之倾倒
成语出处明·郑若庸《玉玦记·祝寿》:“张郎不成,李郎不应,十人见我九人憎,羞杀我一貌倾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思想顽固。同“榆木脑袋”。
成语出处刘绍棠《柳伞》三:“‘大叔,谢谢您老人家!’黄金印淌下了热泪,‘您敲开了我脖腔子上这颗榆木脑壳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思想顽固。亦作“榆木脑壳”。
成语出处谷峪《新事新办》:“你娘不是那榆木脑袋!娶亲不坐轿,这年头净这幺办,俺也赞成。”
成语意思犹一目十行。
成语出处清·钮琇《觚剩续编·英豪举动》:“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,试卷皆亲自批阅。阅则连长几于中堂,鳞摊诸卷于上,左右置酒一坛,剑一口,手操不律,一目数行。”
成语意思沐:洗头。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。形容渴求贤才,谦恭下士
成语出处汉·王充《论衡·书解》:“周公一沐三握发,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缘:循沿。从事物表面的名义出发去探求事物,没有得到事物真实的本质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震奎阁碑》:“汉明以察为明,而梁武以弱为仁,皆缘名失实,去佛远甚。”
成语意思掩:遮盖。遮着脸不敢看,脸因惊恐而变色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75回:“用刀刮骨,悉悉有声。帐上帐下见者,皆掩面失色。”
成语意思月光明朗,天色像白天一样明亮
成语出处元·丘处机《凤栖梧·述怀》词:“一鸟不鸣风又细,月明如昼天如水。”
成语意思月光清澈,如同水一样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折:“彩云何在,月明如水浸楼台。”
成语意思盲:瞎。虽有眼睛,如同瞎子。指人缺乏见识,或不识大体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于是李林甫、杨国忠二人,一齐上前取看,只落得有目如盲,也一字看不出来,跼蹐无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