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。比喻不能忘本
成语出处北周·庾信《征调曲》:“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”
成语意思为官廉洁,如流水一样清洁。
成语出处元·柯丹丘《荆钗记·民戴》:“老爷自到任以来,一廉如水。百姓今喜高升,小老人具礼远送。”
成语意思原来:表示发现真实情况。原来是这样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:“原来如此,倒教我们悬了几日心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9回:“奶奶宽洪大量,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鱼烂而亡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国债史》:“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,而鱼烂取亡之气象,犹岌岌不可终日也。”
成语意思卵:蛋;拿着鸡蛋去碰石头。比喻不自量力。自取灭亡。也作“以卵击石。”
成语出处先秦 墨翟《墨子 贵义》:“以其言非吾言者,是犹以卵投石也,尽天下之卵,其石犹是也,不可毁也。”
成语意思通过不同的道路,到达同一个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。
成语出处《文子 精诚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异路而同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乱到不可收拾。
成语出处宋·苏洵《管仲论》:“桓公之薨也,一乱涂地,无惑也。彼独恃一管仲,而仲则死矣。”
成语意思沿:顺着。循着水流寻找源头。比喻深究事物的本末
成语出处《清史稿·骆嘉淦传》:“然则沿流溯源,约言蔽义,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,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。”
成语意思炎:指亲热。凉:指冷淡。世态:人情世故。指有的人得势时就巴结奉迎,失势时就十分冷淡。
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九:“那三夫人是个女流之辈,只晓得炎凉世态,那里管甚幺大道理?”
成语意思谓同伙的人。意含讥讽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15回:“因指着应伯爵、谢希大说道:‘这两个天杀的,和他都是一路神祇。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能言善辩,说话滔滔不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齐·王僧虔《诫子书》:“郭象言类悬河,不自劳苦,何由至此。”
成语意思礼:仪礼;应有的礼节;待:对待;接待。用应有的礼节来对待别人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宋江以礼相待,用好言抚慰。”
成语意思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·正论》:“故象刑殆非生于治古,并起于乱今也。治古不然,凡爵列、官职、赏庆、刑罚皆报也,以类相从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览:看。遗:遗漏。一眼望去,一切事情都看到了,无一遗漏。亦作“一览无余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
成语意思壑:山沟;大水塘。把邻国当作排泄本国洪水的深沟。比喻只顾自己的利益;把困难或灾祸转嫁给别人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下》:“子过矣,禹之治水,水之道也,是故禹以四海为壑。今吾子以邻国为壑,水逆行谓之泽水。泽水者,洪水也。仁人之所恶也,吾子过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沿波讨源。
成语出处严复《原强》:“其勉人治群学者,意则谓天下沿流讨源,执因责果之事,惟群事为最难,非不素讲之所得与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跑得很快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五回:“那些亲友听见,就一溜烟如飞的出去了。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说罢了这一句,便一溜烟外面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轨:法度;不轨:不遵守法度。指暗中谋划叛乱
成语出处汉·陈球《答袁术书》:“而阴谋不轨,以身试祸,岂不痛哉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
成语出处唐·骆宾王《上廉使启》:“虽噬脐思归,空轸倚庐之望;而啮臂未仕,非图高盖之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