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底:通“抵”。竭尽全力,想尽办法
成语出处南唐 冯延巳《应天长》词:“兰房一宿还归去,底死谩生留不住。”
成语意思谩:谎骗。形容殚智竭虑,绞尽脑汁。
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五卷:“待阎王道俺无凭准,抵死谩生断不定,也不共他争,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。”
成语意思典当身体,出卖性命。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0回:“就典身卖命,也酬谢师恩。”
成语意思蓦:超越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大劫牢》第三折:“今日亲将头领差,登山蓦岭践尘埃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砥节砺行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儒林传序》:“建国君民,立教为首,砥身砺行,由乎经术。”
成语意思使民俗敦厚,世风振兴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御试制科策》:“欲兴利除害,则无其人,欲敦世厉俗,则无其具。”
成语意思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。
成语出处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迹”汉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离俗,自拥石赴河,故言抗迹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旅途遥远。也指游山玩水。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九辩》:“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富庶华美的地方
成语出处宋 袁褧《枫窗小牍》上卷:“汴中呼余杭百事繁庶,地上天宫。”
成语意思余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董遇传》云:“人有从学者,……从学者云,苦渴无日。遇言:‘当以三余。’或问:‘三余’之意。遇言:冬者岁之余,夜者日之余,阴雨者晴之余。”
成语意思爬山过水。比喻历尽艰难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十二回:“[宋江兄弟]两个商量了,径望沧州路上来。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,过府冲州。”
成语意思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
成语出处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记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
成语意思大势:总体局势;趋:向、往。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三书》:“天下大势之所趋,非人力之所能移也。”
成语意思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陈丞相世家》载,绛侯、灌婴等咸谗陈平曰:臣闻平居家时,盗其嫂;臣闻平受诸将金,金多者得善处,金少者得恶处。于是汉王疑之。
成语意思待:等待;时:时机;分:本分。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:“想咱人不得志呵,当以待时守分,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!”
成语意思形容读书十分认真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训学斋规》:“余尝谓读书有三到:谓心到,眼到,口到……三到之中,心到最紧。”
成语意思垫钱亏本。梢,钱的市语。
成语出处明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二折:“休置俺这等掂梢折本的赔钱货,则守恁那远害全身的安乐窝。”
成语意思去:失去。形容事情无法挽回了。多指政权丧失,国家灭亡等大事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诚用此计,大事去矣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大事去矣,人之云亡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、兴盛与衰败。
成语出处元 沈和《赏花时 潇湘八景》套曲:“休说功名,皆是浪语,得失荣枯总是虚。”
成语意思独:独自;擅:据有。单独占据美名或美好的事物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元海载记》:“大丈夫若遭二祖,终不令二公独擅美于前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