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死力:以死效力。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。形容非常得人拥护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贾充传》:“诞再在扬州,威名夙著,能得人死力。”
成语意思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恁须不夺人所好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度日如年”。
成语出处宋·周邦彦《霜叶飞》词:“迢递望极关山,波穿千里,度日如岁难到。”
成语意思指做事不要做绝,须留有余地。
成语出处《唾玉集·常谈出处》:“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,常饶人先,其诗曰:‘自出洞来无敌手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’”
成语意思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。形容日子难熬。
成语出处宋 柳永《戚氏》:“孤馆度日如年,风露渐变,悄悄至更阑。”
成语意思水滴下去就结成冰。形容天气非常寒冷。
成语出处宋 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严冬冱寒,滴水成冰。”
成语意思蛀书的虫子。比喻读死书的人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杂诗》:“岂殊蠹书虫,生死文字间。”
成语意思道:说话;着:接触到。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。形容说话不着边际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苏王文》:“道三不着两,四下乱倡扬,取得经来唐三藏,再莫管他人瓦上霜。”
成语意思达士:达观的人;拔俗:不同凡俗。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“至人能变,达士拔俗。”
成语意思踄:同“步”,蹈,走。形容长途跋涉,路途辛苦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8回:“我那顽徒,俱是山野庸才,只会挑包背马,转涧寻波,带领贫僧登山踄岭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,宰白马歃其血,以示坚守誓约,后人称为“丹书白马”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申以丹书之信,重以白马之盟。”颜师古注:“白马之盟,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。”
成语意思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。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、严密;没有丝毫漏失;使人无隙可乘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公孙官率领军士,拘获车仗人等,真个是滴水不漏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,态度鲜明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
成语意思独:单独。一棵树成不了森林。比喻个人力量有限,做不成大事
成语出处《古今乐录》:“梁曲曰:独柯不成树,独树不成林。”
成语意思一根丝绞不成线。比喻个人力量单薄,难把事情办成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9回:“为见解珍解宝是个好汉,有心要救他,只是单丝不成线,孤掌岂能鸣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律收罗藏蓄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》:“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,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,州庠党序多收并畜,不能当百一之选。”
成语意思见:显现。读书上百遍,书意自然领会。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》:“人有从学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当先读百遍’,言‘读书百遍而义自见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伟大的著作或大行动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王珣传》:“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”
成语意思指端庄正直的人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80卷:“他好放肆,见端人正士以礼自持,却恐他来检点。”
成语意思达人:通达事理的人。指心胸豁达的人,安于命运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滕五阁序》:“君子安贫,达人知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