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得心应手”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独善其身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新制布裘》诗:“丈夫贵兼济,岂独善一身?”
成语意思谓避世隐居而抛弃荣华富贵。
成语出处晋·慧远《答何镇南书》:“是故遁世遗荣,反俗而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低声下气。
成语出处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陈颜低声哑气答道:‘本县知县相公,在此拜方义士。’”
成语意思大势:指有利的局势。有利的形势已经失去;前途没有希望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程子说天命之改,莫是大势已去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,旅途艰辛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42回:“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,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,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,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长途跋涉,旅途艰辛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百回:“幸亏他登山越岭,跋涉崎岖,去时骑坐,来时驮经,亦甚赖其力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避世隐居。
成语出处宋·叶適《赵孺人墓铭》:“已而久不合,退居山穷水绝处,慕王霸、梁鸿夫妇,赓《麦秀》、《五噫》之歌,将遁身远迹以自娱佚。”
成语意思断:判断;理:道理。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陈义设法,断事以理。”
成语意思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。一说,违背天性与真情。倍,通“背”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是遁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谓之遁天之刑。”成玄英疏:“言逃遁天理,倍加俗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。
成语出处唐 杨炯《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》:“贞观八年诏特进代国公李靖为行军大总管,登坛拜将,授钺行师。”
成语意思颠:晃动;播:通“簸”,摇荡。点头晃脑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19回:“马上说同心,止不住颠头播脑。”
成语意思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》:“上堂,僧问:‘如何是佛法大意?’师竖起拂子,僧便喝,师便打。”
成语意思掉:摆动;顾:回头看,瞻望。摆动着手臂,头也不回。形容毫无眷顾,态度坚决
成语出处宋·刘过《沁园春·寄辛丞旨,时承旨招,不赴》:“二公者,皆掉头不顾,只管衔杯。”
成语意思谓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。
成语出处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德序外传记》:“故圣人见微知著,睹始知终。”
成语意思指隐居的念头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花盛开,竞相逞美。
成语出处明·何景明《二月见梅》诗:“巡檐一笑卿相慰,斗色争妍非尔时。”
成语意思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。
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11卷:“周益公云:汉二献皆好书,而其传国皆最远。士大夫家,其可使读书种子衰息乎?”
成语意思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刘田等传赞》:“斗筲之徒,何足选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微薄的资助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