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东门黄犬”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载:秦二世二年七月,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,论腰斩咸阳市。临刑谓其中子曰:“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,岂可得乎!”
成语意思关闭大门,安分守已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光退闾里,杜门自守。”
成语意思杜门:关门不出;绝:断绝。闭门不出,将自己与外界隔绝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张陈王周传赞》:“及吕后时,事多故矣,平竟自免,以智终,王陵庭争,杜门自绝,亦各其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颠:跌到;扑:拍打。无论怎样摔打都破碎不了。比喻理论、学说完全正确,无可辩驳
成语出处宋·文天祥《西间书院释菜讲义》:“天地间只一个‘诚’字,更颠扑不碎。”
成语意思颠:跌倒;扑:拍打。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。形容理论、学说等完全正确;无可辩驳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》:“既能体之而乐,则亦不患不能守,须如此而言,方是颠扑不破,绝渗漏,无病败耳。”
成语意思品德高尚,满布天下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9回:“不可,不可!主公德被八方,名高天下,岂可称臣逆贼!”
成语意思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王筠传》:“筠曰:‘陆平原东南之秀,王文度独步江东,吾得比踪昔人,何所多恨。’乃欣然就职。”
成语意思丁宁:再三嘱咐;周至:周到,细致。反复周详地再三嘱咐。形容办事周到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论者或怪亮文采不艳,而过于丁宁周至。”
成语意思谓东南人物中之佼佼者。
成语出处晋·潘尼《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》:“东南之美,曩惟延州;显允陆生,于今鲜俦。”
成语意思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”后因以“东南竹箭”比喻优秀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尔雅·释地》:“东南之美者,有会稽之竹箭焉。”
成语意思谓东南地区的杰出人才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张华见褚陶,语陆平原曰:‘君兄弟龙跃云津,顾彦先凤鸣朝阳,谓东南之宝已尽,不意复见褚生!’”
成语意思斗南:北斗星以南。指天下,海内。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。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狄仁杰传》:“狄公之贤,北斗之南,一人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迁怒于人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厉色扬声,东怒西怨。”
成语意思长男幼女。指儿女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东平府》第二折:“谢天谢地好收成,大男小女笑欣欣。”
成语意思扭捏作态,不爽快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一:“及至准算与他,又要减你的价钱,准算过,便有几两赢余,要他找绝,他又东扭西捏,朝三暮四,没有得爽利与你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挪借款项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6回:“来京引见的人,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?不过也是东挪西借,得了缺再去还人家。”
成语意思挪:挪借;辏:通“凑”,聚合。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
成语出处明·沈受先《三元记·归妹》:“我命运乖,粮运折,家私都准折,东挪西辏犹还缺,一女多娇,将他来抛撇。”
成语意思指各处挪借,凑集款项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3卷:“过了两月,又近吉日,却又欠迎亲之费,六老只得东挪西凑,寻了几件衣饰之类,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,却也不够使用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挪西凑”。
成语出处《水浒传》第九四回:“我这里正项钱粮,兀自起解不足,东挪西撮。你这项信赏钱,依着我,权且存置库内。”
成语意思砥:磨刀石;绳:墨线。像磨刀石一样平,像墨线一样绷直。形容十分平直
成语出处汉·蔡邕《隶势》:“或穹隆恢廓,或栉比针列,或砥平绳直,或蜿蜒缪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