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翼:鸟名。传说此鸟一目一翼,须两两齐飞。比喻夫妇亲密不离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长恨歌》诗:“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相争,两败俱伤,徒使第三者得利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翁得而并禽之。”
成语意思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
成语出处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成语意思白玉上的小斑点。比喻有些小缺点,美中不足
成语出处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 公平》:“君子小过,盖白玉之微瑕;小人小善,乃铅刀之一割。”
成语意思并不觉得奇怪。表示这是见惯了的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3回:“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,大家亦都见惯,不以为奇。”
成语意思瑕:玉上的赤色斑点。洁白的美玉上没有一点疵斑。比喻人或事物完美无缺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吉州福寿和尚》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玉无瑕,卞和刖足。’”
成语意思不以万里为远。形容不怕路途遥远。
成语出处晋 王嘉《拾遗记》第六卷:“门徒来学,不远万里。”
成语意思瑜、瑾:美玉。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
成语出处明·徐献忠《唐诗品》:“朔气纵横,壮心落落,抱瑜握瑾,沉浮闾巷之间。”
成语意思耻:耻辱;荣:荣耀。不认为是可耻,反而认为是荣耀。指不知羞耻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:“对于自己的历史一点不懂,或懂得甚少,不以为耻,反以为荣。”
成语意思不认为是可耻。指不知羞耻。
成语出处《邓析子 转辞》:“今挂劓不以为耻,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。”
成语意思那是一个时候,现在又是一个时候。表示时间不同,情况有了变化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彼一时,此一时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兴,其间必有名世者。”
成语意思天地:风格或境界。另外有一种境界。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。
成语出处唐 李白诗《答山中人》诗:“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”
成语意思卖咸鱼的店铺。鱼常腐臭,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。亦作“鲍鱼
成语出处《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》:“与君子游,苾乎如入兰芷之室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;与小人游,贷乎如入鲍鱼之次,久而不闻,则与之化矣。”王聘珍解诂:“次,若今市亭然。”
成语意思不更动一个字。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王勃传》:“及寤援笔成篇,不易一字。”
成语意思便宜:方便合适;行事:处理事情。指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;不必请示自行处理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宋 叶适《奏议 纪纲四》:“始委张浚以川、陕,而宣抚、处置之名立焉,便宜行事之命出焉。”
成语意思指另有打算
成语出处茅盾《子夜》:“尽管你那么说,我总以为做标金做公债的人们别有心肝。”
成语意思别:另外。指另有打算和企图
成语出处鲁迅《朝花夕拾 》:“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,便竭力来阻遏它,要使孩子的世界中,没有一丝乐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竞逐名利。
成语出处元 马谦斋《沉醉东风 自悟》曲:“取富贵青蝇竞血,进功名白蚁争穴。”
成语意思必:一定;由:经过。一定要经过的道路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义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义者行事之宜,谓认路,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,而不可须臾舍矣。”
成语意思易:变更。不可变更的言论。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》:“然佞臣不可执笔,则是不易之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