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失节: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,后泛指失去节操。贫困饿死是小事,失节事情就大了。
成语出处《二程全书·遗书二十二》:“又问:‘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,可再嫁否?’曰:‘只是后世怕寒饿死,故有是说。然饿死事极小,失节事极大!’”
成语意思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成语出处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成语意思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专一,反复无常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:“是时外为御难,内实乞罪,既不见赦,而屠各二三其心,临阵叛戾。”
成语意思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
成语意思再造:再生。使人再生的恩惠。比喻恩情极大,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样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5回:“倘出此关,不啻恩同再造。将来如有出头之日,莫非伯伯所赐了。”
成语意思恩:恩德。比喻恩情极大,像使自己再生一样
成语出处刘流《烈火金刚》第17回:“他不愿意离开他这个恩同再生的母亲。”
成语意思见:见解。比喻幼稚无知的见解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答刘沔都曹书》:“而统谓之叙,此与儿童之见何异。”
成语意思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成语出处《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时我还缺乏理解,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‘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’,‘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’。”
成语意思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成语出处京剧《串龙珠》第十场:“有道是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。千岁莫要屈赖好人。”
成语意思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恩:恩惠;同:如同。待人的好处、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。
成语出处唐·陈子昂《为张著作谢父官表》:“伏惟神皇陛下,恩同父母,矜照恳诚,信其赤心,实有馨竭。”
成语意思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成语意思耳食:以耳吃食,指不加审察,轻信传闻。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。
成语出处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
成语意思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成语意思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成语出处唐·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
成语意思恩爱像高山一样重,情义像大海一样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义重。
成语出处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义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黄金北斗高,这一分,何由买?”
成语意思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征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成语意思闻;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见亲眼看到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呐喊 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
成语意思用手握腕,长声叹息。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吟,扼腕长叹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现也指掌权者对手下人,同时用给以小恩小惠和给以惩罚的两种手段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吴书 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