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(张:施行;挞伐:征讨)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19回:“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,以示天威,则当多派士兵,以期必胜。”
成语意思指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遮西掩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”
成语意思症:病症;下药:用药。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情况;采取具体有效措施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1卷:“克己复礼,便是捉得病根,对证下药。”
成语意思指四处出战征伐。
成语出处唐 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。”
成语意思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2回:“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,众人都胆战心寒,不敢出战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;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;或借题发挥;扩大事态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前回的一封信,我见过几次转载,有些人还因此大做文章,或毁或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成语出处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成语意思砥柱:山名;在河南境内三门峡、黄河中;形如柱石;立在急流当中;故名;中流:河流中央。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。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
成语出处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》:“吾尝从君济于河,鼋衔左骖,以入砥柱之中流。”
成语意思裁断章节,取缀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
成语出处唐·李商隐《唐容州经略使〈元结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击,快利劲果,出行万里,不见其敌;高歌酣颜,入饮于朝,断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
成语意思琢:雕刻玉石。像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。
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《吹剑录》:“此岂舒笺点翰,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!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说话尖刻,但心肠很软弱
成语出处浩然《艳阳天》第39章:“焦二菊是个刀子嘴、豆腐心,硬的不怕,软的受不了。”
成语意思症:病症。针对病症用药。比喻针对具体问题,采取有效的措施
成语出处宋·阳枋《编类钱氏小儿方证说》:“凡小儿关节脉理百髋九窍五脏六腑,粲然在目,故能察病论症,对症用药,如指诸掌。”
成语意思用感情来打动他的心。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随便他如何导之以理,动之以情,一个只是不肯松口。”
成语意思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;感到惭愧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;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常用自谦之辞。
成语意思鬓:鬓发;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;厮:互相;磨:擦。头靠得很近;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。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2回:“咱们从小耳鬓厮磨,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,我也不敢怠慢了你。”
成语意思不忍心听,形容情景十分凄惨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9卷:“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,哭哭啼啼,耳不忍闻。”
成语意思二八:指十六岁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指年轻貌美的女子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瞳人语》:“见车幔洞开,内坐二八女郎,红妆艳丽。”
成语意思两种关系十分接近、亲密
成语出处李文元《婚事》:“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,影不离形,好的活像一个人。”
成语意思称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、技术不高的人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我只会搭棚这点手艺,我的拳脚不过是二把刀。”
成语意思恩:亲爱。指相亲相爱的夫妻
成语出处汉 苏武《诗四首》:“结发为夫妻,恩爱两不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