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金:古代货币单位。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。指信守诺言可贵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商鞅》:“自古驱民在信诚,一言为重百金轻。今人未可非商鞅,商鞅能令政必行。”
成语意思憎:厌恶。形容说话枯燥无味,面貌使人厌恶
成语出处巴金《谈》:“她的确是一个‘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’的女人。”
成语意思誉:赞扬;毁:批评。指受人赞扬的官员应嘉奖,受人批评的官员应惩罚
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管仲《管子·明法》:“是故官之失其治也,是主以誉为赏,以毁为罚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话说出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数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出,驷马难追。”
成语意思妙:巧妙;心:思考,灵活。指兵法运用得巧妙灵活,全在于善于思考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3回:“汤镇台道:且不要管他,‘运用之妙,在于一心’。”
成语意思妙:巧妙;存乎:存在;心:指思考。运用得巧妙;灵活;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。也作省“运用一心”。
成语出处元·脱脱等《宋史·岳飞传》:“阵而后战;兵法之常;运用之妙;存乎一心。”
成语意思对自己要求严格,待别人则很宽厚
成语出处《忆邓拓·邓拓和人民日报》:“老邓总是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主动承担责任,不使别的同志感到压力。”
成语意思月晕出现,将要刮风;础石湿润,就要下雨。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长舆《论莱阳民变事》:“月晕知风,础润知雨,窃恐踵莱阳而起者,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。”
成语意思凌:侵犯,欺侮;暴:欺侮;寡:少。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,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:“于是一乡自为一国,一姓自为一群,以众暴寡,以强凌弱。”
成语意思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成语意思文章没有文采,就不能流传很远。同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》:“黼黻圣猷,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;甄陶士类,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。“
成语意思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,整盘棋就输了。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,结果导致整个失败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:“说‘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’,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,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。”
成语意思蔽:遮盖;泰山:山名。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,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。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全局或整体
成语出处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成语意思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同“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”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说的不是功名么?你们不知道‘一子出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
成语意思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,祖宗都能升天。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,全家沾光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出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释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,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。同“养儿防老,积谷防饥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认金梳》:“儿也,可不道养子防老,积谷防饥,抬举的你成人长大,划的说这等言语那!”
成语意思则:就;加:加以。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,如果有,就改正,如果没有,就用来勉励自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朱熹注:“曾子以此三者,日省其身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其自治诚切如此,可谓得为学之本矣。”
成语意思用战争制止战争,用杀戮制止杀戮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商鞅《商君书·画策》:“以战去战,虽战可也;以杀去杀,虽杀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,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。指对事物的看法,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。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70回:“素臣喜道:‘厅上所贴的对联,有刘夏文臣四字,不知所谓,毕竟指著何人。’玉麟笑道:‘远在千里,近在目前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。常以谦指己见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韩信传》:“广武君曰:‘臣闻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亦有一得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