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成语出处《陈书 虞荔传》:“夫安危之兆,祸福之机,匪独天时,亦由人事。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是以明智之士,据重位而不倾,执大节而不失,岂惑于浮辞哉?”
成语意思魏阙: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,用作朝廷的代称。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 让王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。”
成语意思江海:指隐士居住的地方;驰:心神向往;魏阙:指朝廷。指虽不为官,仍关怀朝政
成语出处唐·陈子昂《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》:“余独坐一隅,孤愤五蠹,虽身在江海,而心驰魏阙 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审为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,奈何?”
成语意思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 天文志上》:“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,大象一乖,馀何可验!”
成语意思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回:“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,岂知平地风波,生此异事。”
成语意思好:喜爱。在上的人喜欢什么,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知:晓得,知道。形容学问渊博,无所不至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
成语意思矢:箭;弦: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绳子。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
成语出处晋·王沈《魏书》:“琳谢曰:‘矢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’太祖爱其才,不咎。”
成语意思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
成语出处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成语意思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
成语出处鲁迅《书信集·致章廷谦》:“这一种杂志,大约小峰是食之无味,弃之不甘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,违背天道的则灭亡。同“顺之者昌,逆之者亡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》:“以万丈之气焰,磅礴冲击于全世界人人之脑中,顺之者兴,逆之者亡。”
成语意思顺:顺从;昌:昌盛;逆:违背;亡:灭亡。顺从他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,违抗他的就叫你灭亡。形容剥削阶级的独裁统治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阴阳四时,八位,十二度,二十四节各有教令,顺之者昌,逆之者不死则亡。”
成语意思顺:依顺;成:成功;逆:违背。顺从他的就能成功,违背他的定要失败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寄陈同甫书》:“然区区鄙意,常窃以为亘古亘今只是一体,顺之者成,逆之者败,因非古之圣贤所能独然。”
成语意思坦白:无隐瞒。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,抵抗会得到严肃处理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关于“三反”“五反”的斗争》:“多数从宽,少数从严;坦白从宽,抗拒从严。”
成语意思水能载舟,也能覆舟。比喻民可拥护君主,也能推翻君主。
成语出处《孙卿子》:“孔子对鲁哀公曰:‘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,君以此,思危,则不危焉。’”
成语意思怜:怜惜。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
成语出处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成语意思澜:大波浪。比喻从旁鼓动,助长事物的声势,扩大影响
成语出处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、纵风止燎尔!”
成语意思吴楚:泛指长江中下游。原指登上南京城,一眼望去,越远越觉得天下垂,除见苍天之外,空无所有。现也比喻一无所见。
成语出处元·萨都刺《念奴娇·登石头城》词:“石头城上,望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。”
成语意思视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,听到了当作没听见
成语出处《鹖冠子·度万八》:“知无道,上乱天文,下灭地理,中绝人和,治渐终始,故听而无闻,视而无见,白昼而暗,有义而失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