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王世贞《与高大夫游盘山歌》:“建牙吹角浩无际,飞刍转饷遥相望。”
成语意思发短:指年老;心长:智谋深。头发稀少,心计很多。形容年老而智谋高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三年》:“彼其发短,而心甚长,其或寝处我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正话反说或欲扬故抑的文章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回:“原来三荷包进来的时候,本想做个反跌文章,先说个不成功,好等他哥来还价,他用的是引船就岸的计策。”
成语意思灵芝:菌类植物,古人以为吃了可以长生。比喻在卑下的环境中产生出高贵的东西
成语出处元·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四折:“敢则是鸦窝里出凤凰,粪堆上长灵芝,这言语信有之。”
成语意思赴:前往;蹈:踩;汤:热水。形容不畏艰难险阻,奋不顾身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禽鹿少见驯育,则服从教制,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蹈汤火。”
成语意思赞美、颂扬功德。
成语出处汉·焦赣《易林·节之革》:“讽德诵功,周美盛隆,奭旦辅成,光济冲人。”
成语意思放诞:行为放肆,语言荒唐;任气:放纵意气。比喻言行放纵、任性,不守规矩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檀超传》:“超少好文学,放诞任气。”
成语意思蹈:踏上;前辙: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。重新踏上先前车轮辗过的痕迹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错误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窦武传》:“今不想前事之失,复循覆车之轨。”
成语意思蹈:踏上;辙:车轮辗过的痕迹。比喻不吸取教训,重犯错误
成语出处《宋史·子砥传》:“今复蹈其辙,譬人畏虎,唁虎以肉,食尽终必食人。”
成语意思罚:处罚,惩罚。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
成语出处唐·王方庆《魏郑公谏录·对百官应有堪用者》:“赏当其劳,无功者自退;罚当其罪,为恶者戒惧。”
成语意思飞遁:指隐退。指隐退而远离尘俗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七启》:“隐居大荒之庭,飞遁离俗。”
成语意思退隐避世,自以为清高
成语出处清 刘鄂《老残游记》第六回:“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,说道:‘天地生才有限,不宜妄自菲薄。’”
成语意思付:交给;东流:向东的河流。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二折:“往常个侍衾裯,都做了付东流。”
成语意思谓以其才能、出身而自负骄矜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蔡凝传》:“他日,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:‘蔡凝负地矜才,无所用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赴:往,去。跳进东海淹死。形容决心很大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彼则肆然而为帝,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,吾不忍为之民也。”
成语意思凫胫短鹤胫长。长短不齐。泛指馀缺不齐。
成语出处元·关汉卿《乔牌儿》套曲:“算到天明走到黑,赤紧的是衣食。凫短鹤长不能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飞蛾赴火”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僖宗纪》:“既知四隅断绝,百计奔冲,如穷鸟触笼,似飞蛾赴焰。”
成语意思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。
成语出处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……遂附耳低言道:‘这桩事,除非先如此如此,种下根基,等待他落入我套中,再与你商量后事。’”
成语意思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成语出处茅盾《幻灭》:“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,附耳低语道……”
成语意思形容知识浅薄;基础不扎实。形容作风浮泛;不深入不踏实。
成语出处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下册:“反过来‘嬉’字不作懒惰解释,要当作浮而不实的不敬来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