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恩德情义极为深重
成语出处京剧《白蛇传》第16场:“素贞与许郎恩深爱重……望求老禅师放他出来,夫妻重聚。”
成语意思恩惠极大如同给了第二次生命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一回:“勾践囚于吾国……今吾复其社稷,恩若再生。”
成语意思尔汝:古人彼此以尔汝相称,表示亲昵。指不拘形迹,十分亲昵的交情。亦作“尔汝交”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”刘孝标注引《文士传》:“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,时衡未满二十,融已五十。”
成语意思眼睛发花,耳朵发热。形容饮酒微有醉意,精神兴奋的感觉
成语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《筝赋》:“耳热眼花之娱,千金万年之寿。”
成语意思分外:格外;眼青:亲热。形容恩人见面,格外亲热
成语出处明 天然痴叟《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尝言恩人相见,分外眼青。姚氏一见知心人,回瞋作喜。”
成语意思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
成语出处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经我强硬的答复,没法对付,便用最终的毒计,就是以退为进,先发制人,亦即所谓‘恶人先告状’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,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要两个人齐心协力,就会无往不胜
成语出处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”
成语意思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
成语意思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
成语意思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成语意思尔汝:你。彼此以尔和汝相称,表示亲昵,不分彼此的交情
成语出处元 辛文房《唐才子传 鲍溶》:“与李端公益少同袍,为尔汝交。”
成语意思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,坏事却传播得极快(含有劝告的意思)。
成语出处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六:“所谓好事不出门,恶事行千里,士君子得不戒之乎?”
成语意思见“额手称庆”。
成语出处清·王韬《淞滨琐话·卢双月》:“泥金高揭,邻里喧哗,挤庭下几满。喜极入告,额手相庆。”
成语意思竖:小子;二竖:指病魔;虐:侵害。比喻疾病缠身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未至,公梦疾为二竖子,曰:‘彼良医也,惧伤我,焉逃之?’其一曰:‘居肓之上,膏之下,若我何?’”
成语意思失节: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,后泛指失去节操。贫困饿死是小事,失节事情就大了。
成语出处《二程全书·遗书二十二》:“又问:‘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,可再嫁否?’曰:‘只是后世怕寒饿死,故有是说。然饿死事极小,失节事极大!’”
成语意思饿死人是件大事
成语出处清 田北湖《与某生论韩文书》:“况贫能病人,饿死事大,不惟利禄之见,尽人难免。”
成语意思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成语出处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成语意思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
成语出处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成语意思二三:不专一。形容三心二意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卫风 氓》:“士也罔极,二三其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