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仓皇:匆忙而又慌张;措:措置;安排。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成语出处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》:“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,要胸中有守而然,异乎仓皇失措,遽变前说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贬退昏庸,开启圣明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谢灵运传论》:“谢晦以佐命之功,当顾托之重,殷忧在日,黜昏启圣,于社稷之计,盖为大矣。”
成语意思尺蠖:虫名,体长约二三寸,屈伸而行。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。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伸)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春华秋实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泳《履园丛活·梦幻·永和银杏》:“杨州钞关官署东隅,有银杏树一株,其大数围,直干凌霄,春花秋实。”
成语意思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,引申为同类聚集。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成语意思趁着别人紧张时去捞取私利或害人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尚儒村》:“兵队来了,有钱的请外人的红十字会来贴张保护的封条,没有钱的便趁火抢劫。”
成语意思瞠:瞪眼。在后面直瞪眼;赶不上。形容远远地落在别人后面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田子方》:“夫子奔逸绝尘,而回瞠若乎后矣!”
成语意思回:曲折,迂回;荡:摇荡。形容好的音乐、文章缠绵悱恻,感人极深的样子
成语出处苏雪林《玉溪诗谜》: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、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。”
成语意思患:祸患,灾难;宁:安定。除掉祸患,安定叛乱
成语出处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后主出军诏》:“除患宁乱,克复旧都。”
成语意思撺哄:起哄。乱哄哄群鸟飞舞。形容你一言我一语,嘈杂混乱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一卷:“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,大家撺哄鸟乱,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。”
成语意思柴毁: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。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,危及生命。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参见“哀毁骨立”、“柴毁骨立”
成语出处唐·赵儋《右拾遗陈公旌德碑》:“文林卒,公至性纯孝,遂庐墓侧,杖而徐起,柴毁灭性,天下之人,莫不伤叹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衣着鲜艳华丽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那颜俊虽丑陋,最好妆扮,穿红着绿,低声强笑,自以为美。”
成语意思粲花:鲜艳的花朵;论:言论。称赞言论的典雅隽妙。
成语出处五代 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 粲花之论》:“每与人谈论,皆成句读,如春葩丽藻,粲于齿牙之下,时人号曰:‘李白粲花之论。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生气、发怒的样子
成语出处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100回:“随州的差役到他家催钱粮,也照着催别的百姓那么一样,下来咧,吹胡子瞪眼睛的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极轻微的力量
成语出处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7回:“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,抚台便这样的信从,若替他办那事,自不费吹灰之力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很生气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刘绍棠《渔火》第一章三:“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,吹胡子瞪眼,在桥上张牙舞爪。”
成语意思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。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狄仁杰传》:“异其才,谢曰:‘仲尼称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用于意想、预料之外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不想姑娘闹了个皮子,蔫蔫儿的受了,自己倒出乎意外,一时抓不着话岔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掌握国家政权。
成语出处《北齐书 文宣帝纪》:“昔放勋驰世,沉璧属子;重华握历,持衡拥璇。”
成语意思骋怀:放开胸怀,往远处想;游目:远眺。纵目四望,开阔心胸。
成语出处晋 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所以游目骋怀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