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心地洁净如水。比喻为官清廉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郑崇传》:“上责崇曰:‘君门如市人,何以欲禁切主上?’崇对曰:‘臣门如市,臣心如水。愿得考覆。’”
成语意思愁绪:忧愁的心绪。麻:乱麻。忧愁的思虑像乱麻一样。形容烦愁之极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平妖传》第三回:“心儿里愁绪如麻,把个活动动的人儿,都困做了笼中之鸟。”
成语意思寸心:区区之心;割:切。一颗心好像被刀割一样。形容内心痛苦不堪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8卷:“到房中寸心如割,和衣倒在床上,翻来覆去,延捱到四更尽了,越想越恼,心头火按捺不住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伍春秋时子胥于吴市吹箫向人乞讨。后指沿街乞讨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,夜行昼伏,至于陵水,无以糊其口,膝行蒲伏,稽首肉袒,鼓腹吹篪,乞食于吴市。”
成语意思椎心:捶胸脯;泣血:因哭泣眼睛红肿得像流出血似的。用拳头捶打着胸脯;眼睛因哭泣而红肿;像要流出血一样。形容极度悲恸。
成语出处汉 李陵《答苏武书》:“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,计未从而骨肉受刑,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。”
成语意思邪:邪恶。铲除邪恶,去掉祸害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四折:“长国姑除邪去害,保忠良重镇关津。”
成语意思继承前代的,启发后代的。
成语出处清 王昶《湖海诗传 尹继善》:“文端公历任封疆,晚归台阁,岁历五十馀载,承先启后,三代平章。”
成语意思千古:时间久远。寸心具有千古识力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偶题》:“文章千古事,得失寸心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刺心刻骨”。
成语出处明·于晃《乞恩疏》:“古今人臣于忠,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。臣之痛愤,刺心切骨,何时可已!”
成语意思指四季或一年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8回:“只见绿一团,红一簇,也不分春夏秋冬,万卉千花,尽皆铺缀。”
成语意思摧:折。剖:划开。心肝断裂剖开。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。
成语出处晋·潘岳《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》:“耳存遗响,目想余颜,寝度伏枕,摧心剖肝。”
成语意思摧:折,伤。心肝断裂剖开。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祭柳仲远文》:“讣来逾年,一恸海徼,摧胸破肝,痛我令妹。”
成语意思藏、匿:隐藏。隐藏形迹,不露真相。
成语出处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无私。”
成语意思鸱鸮:猫头鹰一类的鸟,比喻小人。鸱鸮卖弄口舌。比喻小人拨弄是非,得以逞强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三折:“枉了你扬威耀武,尽忠竭节,定国安邦,偏容他鸱鸮弄舌,乌鸦展翅,强配鸾凰。
成语意思听到床下蚂蚁动,误以为牛在相斗。形容体衰耳聪,极度过敏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殷仲堪传》:“仲堪父尝患耳聪,闻床下蚁动,谓之牛斗。”
成语意思馋:看见好的食物就想吃;涎:口水;欲:将要。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。形容贪吃或贪求欲望非常强烈。也作“垂涎欲滴”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》:“初到上海的乡下人,一听到(叫卖零食的声音)就有馋涎欲滴之概。”
成语意思馋:嘴馋;涎:口水;欲:将要。馋得要往下滴口水。指人嘴馋,形容人眼红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将之湖州莘老》:“顾渚茶芽白于齿,梅溪木瓜红胜颊。吴儿脍缕薄欲飞,未去先说馋涎垂。”
成语意思餐食日霞,吸饮沆瀣。指超尘脱俗的仙家生活。
成语出处明 单本《蕉帕记 幻形》:“翦雪披霜号九尾,餐霞吸露历千秋。”
成语意思讨好地强装笑脸,缩敛肩膀。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。
成语出处《初刻折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,当面只是甜言蜜语,谄笑胁肩,赚他上手。”
成语意思谓无才无德。有时用为谦词。
成语出处汉·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恽材朽行秽,文质无所底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