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心腹之疾。
成语出处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69回:“我兵宜先救心腹之忧,后除手足之患。”
成语意思熏腐:阉割。腐刑之后。指宦官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论始皇汉宣李斯》:“彼自以为总明人杰也,奴仆熏腐之余何能为。”
成语意思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玄德看了,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:‘备有心腹之言,至此尽当实诉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知己可靠的朋友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通判乃是心腹之交,径入来同坐何妨!”
成语意思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严重的隐患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十二年》:“越在我,心腹之疾也。”
成语意思心腹:比喻要害。指体内致命的疾病。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今羌胡所以不敢入,据三辅心腹之害者,以凉州在后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“一令蔓草难锄,涓流泛酌,岂直疥痒轻痾,容为心腹重患。”
成语意思煦伏:鸟卵在羽翼下受孵化。比喻养育之恩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吴主传》:“少蒙翼卵煦伏之恩,长含鸱枭反逆之性,背弃天施,罪恶极大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害。心腹:这里指内部;患:祸害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陈蕃传》:“今寇贼在处,四支之疾;内政不理,心腹之患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心腹之疾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之有韩也,譬如木之有蠹也,人之有心腹之病也。”
成语意思刀刚在磨刀石上磨过。形容非常锋利。新发:刚磨过;硎:磨刀石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今臣之刀十九年矣,所解数千牛矣,而刀刃若新发于硎。”
成语意思宵:夜;旰:天晚。早起晚睡,刻苦攻读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》诗:“宵旰忧虞轸,黎元疾苦骈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析骸以爨”。指被围日久,粮尽柴绝的困境。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宋微子世家》:“王问:‘城中何如?’曰:‘析骨而炊,易子而食。’”
成语意思《渊鉴类函·乐·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因以“悬鼓待椎”喻急不可待。
成语出处《渊鉴类函·乐·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
成语意思萧斧:行刑的斧钺;诛:杀戮。受到斧钺的诛杀。形容人罪大恶极
成语出处唐·孔颍达《春秋正义序》:“一字之嘉,有同华衮之赠;一言所黜,无异萧斧之诛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
成语出处《明史 章懋传》:“此下陛下宵旰焦劳,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。”
成语意思循:遵守;规、矩:定方圆的标准工具,借指行为的准则;蹈:踩。指拘守旧准则,不敢稍做变动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拟进士御试策》:“苟无知人之明,则循规矩蹈,绳墨以求寡过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。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,霞光万道,瑞气千条,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。”
成语意思宵衣旰食,勤于政事,设法治理好国家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罗侨传》:“愿陛下慎逸游,屏玩好,放弃小人,召还旧德,与在廷臣工,宵旰图治,并敕法司慎守成律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勤于政事。同“宵旰忧劳”
成语出处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回:“本署院任京秩时,伏见朝廷崇尚节俭,宵旰忧勤,属在臣工,尤宜惕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