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习:习惯。指常见之事,就觉察不到存在的问题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孟轲《孟子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习矣而不察焉。”
成语意思指互相配合、补充、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。
成语出处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明明在朝,穆穆列布,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。”
成语意思远近闻名。形容名声很大。
成语出处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尼波罗国》:“近代有王,号鸯输代摩,自制《声明论》,重学敬德,遐迩著闻。”
成语意思遐:远;迩:近。形容名声很大,远近都知道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细柳》:“时福为中丞所宠异,故遐迩皆知其名。”
成语意思真实而有根据。
成语出处汉·许慎《序》:“博采通人至于小大,信而有证,稽撰其说,将以理群类、解谬误、晓学者,达神旨。”
成语意思优:有余力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子夏日:‘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远近犹如一个整体。形容协调统一。
成语出处汉·司马相如《难蜀父老》:“遐迩一体,中外褆福,不亦康乎?”
成语意思显:明显。很明显;极容易看清。
成语出处宋 王安石《洪范传》:“在我者,其得失微而难知,莫若质诸天物之显而易见,且可以为戒也。”
成语意思虚:空虚。力量虚弱而故意表现虚弱,使敌人反误以为强大
成语出处《草庐经略·虚实》:“虚而虚之,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。”
成语意思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成语意思行:从事;成:成功。虽然行动了但没有成功。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
成语出处《周易·乾》:“文言曰:隐而未见,行而未成,是以君子费用也。”
成语意思辅:帮助。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互相促进
成语出处清·颐琐《黄绣球》第七回:“有你的勇猛进取,就不能无我的审慎周详,这就叫作相辅而成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心腹重患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54回:“此是心腹大患,若不早行诛剿,他日养成贼势,难以制伏。”
成语意思饿着肚子办公事。形容一心为公;勤奋工作。枵:空虚;从公:从事公务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活地狱》:“要想他们毁家纾难,枵腹从公,恐怕走遍天涯,如此好人,也找不出一个。”
成语意思佛教语。西方之极乐世界,即佛国。
成语出处唐 李白有《金银泥画西方净土变相赞》诗。
成语意思佛教语。指西方净土
成语出处清·龚自珍《西郊落花歌》:“西方净国未可到,下笔绮语何漓漓。”
成语意思宵分:夜半。半夜还没有就寝。形容学习和工作勤奋
成语出处《魏书·崔楷传》:“日昃忘餐,宵分废寝。”
成语意思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岱《历书眼序》:“诹日者与推命者必相辅而行,而后两者之说始得无蔽。”
成语意思相:察看。看风向用帆。比喻为人处事随机应变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醉歌》:“相风使帆第一筹,随风倒柂更何忧。”
成语意思向风:闻风仰慕;靡然:倒伏的样子。形容人们倾心向往
成语出处唐·卢照邻《乐府杂诗序》:“于是怀文之士,莫不向风靡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