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眼睛发花,耳朵发热。形容饮酒微有醉意,精神兴奋的感觉
成语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《筝赋》:“耳热眼花之娱,千金万年之寿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,就是相信别人的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,实指望能救,只是迎春语言迟慢,耳软心活,是不能做主的。”
成语意思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
成语意思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
成语意思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成语意思稔:成熟;盈:满,指到了极点。罪恶积蓄成熟,像钱串已满。形容作恶多端,末日来临
成语出处《周书 武帝纪》:“伪齐违信背约,恶稔祸盈。”
成语意思阿:迎合。迎合时尚和世俗。
成语出处恽代英《再复毕几庵书》:“故办杂志者,当研究社会心理(然此决非阿时趋俗,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)。”
成语意思阿:曲从,迎合。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
成语出处《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》:“以辅朕之不逮,慎毋阿顺取容。”
成语意思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
成语出处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孙通,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仪,知典礼也。”
成语意思用耳朵看,用眼睛听。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,可以不受器官限制。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,得聃之道,能以耳视而目听。”
成语意思用耳朵看,用眼睛吃。比喻颠倒错乱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迂书 官失》:“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,鲜矣。”
成语意思阿世:迎合世俗。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
成语出处鲁迅《坟 文化偏至论》:“如其《民政》一书,谓有人宝守真理,不阿世媚俗,而不见容于人群。”
成语意思驰:废弛。因恩情深厚关系密切而不执行法纪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4回:“乃恩深法驰,背道寒盟,瘏口罔闻,剖心难谅。”
成语意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后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品藻》:“殷侯既废,桓公语诸人曰:‘少时与渊源共骑竹马,我弃去,己辄取之,故当出我下。’”
成语意思用耳朵听,并记在心里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
成语意思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成语出处唐·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
成语意思恩爱像高山一样重,情义像大海一样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义重。
成语出处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义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黄金北斗高,这一分,何由买?”
成语意思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翁言野父何分别,耳闻眼见为君说。”
成语意思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老夫耳闻眼睹,非止一端,因而忧闷成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