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独:独自,单独;异:不同。独自与别人不同的。一般指不同于世俗。
成语出处《老子》第二十章:“我欲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”
成语意思意:心愿,意向;莺:黄鹂。比喻爱恋春色的情意
成语出处明·陈霆《渚山堂词话》第三卷:“蝶意莺情留恋处,还在余花剩柳。”
成语意思谓左右遮掩,隐瞒真相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别件事,或者有些东扯西拽,东掩西遮,东三西四,不容易说话。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,一天好事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得:获得,领悟;应:适应。领悟到要领,做起来顺手。形容功夫到家,心手相应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不徐不疾,得之于手而应于心,口不能言,有数存焉于其间。”
成语意思指做事无计划。比喻行动漂忽无定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:“使木板子东一下,西一下,撺这一二百下子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恫疑虚喝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齐策》:“秦虽欲深入,则狼顾,恐韩、魏之议其后也,是故恫疑虚猲,高跃而不敢进,则秦不能害齐亦明矣。”
成语意思谓任意指责别人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成语意思谓到处恳求请托。
成语出处《歧路灯》第八四回:“王象荩承主母之命,遵依程公条例,东央西浼,托产行寻售主。”
成语意思虚张声势,恐吓威胁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秦虽欲深入,则狼顾,恐韩魏之议其后也。是故洞疑虚喝,骄矜而不敢进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游西荡”。
成语出处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2期“‘四人帮’横行时,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,东游西逛,学得‘油腔滑调’。”
成语意思谓到处恳求。
成语出处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[李甲]口里虽如此说,心中割舍不下,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。”
成语意思谓飘泊无定。
成语出处《野叟曝言》第四一回:“姐姐若不见怜,怎样着落妹子死后魂灵,不至东扬西荡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走路不稳。比喻容易动摇、不坚定。
成语出处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8回:“只见那边妖妇妖尼,笑吟吟的将拂子东摇西摆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游荡,不务正业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。”
成语意思睁着眼睛,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。同“瞪目结舌”。
成语出处康濯《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》: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,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美丽、焕发容光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无常经讲经文》:“只趁事持夸窈窕,斗艳争辉呈面峭(俏)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艳丽、散发芳香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玉蜻蜓·游庵》:“斗艳争芳惟粉黛,当年大小慕乔公。”
成语意思“吁”念xu1。皆为古汉语叹词。吁,不同意;咈,反对;都,赞美;俞,同意。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本以表示尧、舜、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,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。清·昭梿《啸亭杂
成语出处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
成语意思榱:椽子。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。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栋折榱崩,侨将厌焉,敢不尽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