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兵:指战争。战争连年不断,灾祸持续相结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冬至大礼大赦制》:“兵连祸深,变起都邑,六师播荡,九服震惊。”
成语意思兵:指战争;结:相连。指战争连年不断;灾祸持续相结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下》:“汉武帝选将练兵,约赍轻粮,深入远戍,虽有克获之功,胡辄报之;兵连祸结,三十馀年。”
成语意思死守着律令,不知变通。
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勉学》:“但知抱令守律,早刑时舍,便云我能平狱。”
成语意思表里:即内外。外有大河,内有高山。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战也。战而捷,必得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晋国外河而内山。”
成语意思春天依倚花草柳树而游乐的情调。比喻狎妓
成语出处北宋·程颢《春日偶成诗》: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。”
成语意思指对世态人情有深刻感受或有丰富的处世经验。同“饱谙世故”。
成语出处宋 叶适《郭府君墓志铭》:“察江之言,皆饱练世故而不回挠,是足以继其父兄矣。”
成语意思内外受到敌人的攻击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诸葛诞传》:“城固而众多,攻之必力屈,若有外寇,表里受敌,此危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实要着实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
成语意思髀:大腿。因为长久不骑马,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。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,无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;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’”
成语意思宾客来此如归其家。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。
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《户部侍郎赠兵部尚书蔡公墓志铭》:“娶楚国太夫人张氏而生公,教之亲仁,宾来如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岩石高耸。
成语出处晋 张载《剑阁铭》:“是曰剑阁,壁立千仞,穷地之险,极路之峻。”
成语意思鄙俚:粗俗;浅陋:见闻不多。多形容文章或言谈粗俗浅薄
成语出处宋 王傥《唐语林 政事上》卷一:“上询其政事,光不知文字,对皆鄙俚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妥贴,有着落。
成语出处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普鉴佛慈禅师》:“不如屏净尘缘,竖起脊梁骨,著些精彩,究教七穿八穴,百了千当,向水边林下,长养圣胎,亦不枉受人天供养。”
成语意思眉寿:长寿。祝人高寿的颂辞。
成语出处唐 虞世南《琵琶赋》:“愿百龄兮眉寿,重千金之巧笑。”
成语意思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。
成语出处明 宋濂《跋东坡书〈乳泉赋〉后》:“李侍郎微之,谓笔老墨秀,挟海上风涛之气,当为海内苏书第一,诚知言也。”
成语意思随波逐流,随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趋势而行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赵炳然传》:“世宗朝,璁、萼、言、嵩相继用事,六卿之长不得其职。大都波流茅靡,淟涊取容。”
成语意思本来:原来的;面目:面貌。原是佛教用语;指人的本性;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常如故。”
成语意思白蜡:比喻光秃空白。明经: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屡试不中。
成语出处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张鷟号青钱学士,以其万选万中。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,号白蜡明经,与鷟为对。”
成语意思表里:指内外;济:救助。指内外互相补充
成语出处晋 桓温《辞参朝政疏》:“不有行者,谁捍牧圉,表里相济,实深实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