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问津:询问渡口,问路。指高贵的、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长沮桀溺藕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”
成语意思道士礼拜星宿、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。其步行转折,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
成语出处《三国演义》第一○三回:“[孔明]日则计议军机,夜则步罡踏斗。”
成语意思邦国:国家;殄:尽,绝;瘁:病。形容国家病困,陷于绝境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
成语意思拾遗:纠正帝王的过失。填补、纠正帝王的过失。也指匡正、改掉自己的过失、缺点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汲黯传》:“出入禁闼,补过拾遗,臣之愿也。
成语意思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颂传》:“虽有所犯,轻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责不同而名不异者,故不轨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众听,因名可乱,假力取直,故清议益伤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,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。
成语出处宋·马永卿《懒真子》第三卷:“夫为人画策,则工;若自为计,多拙。故曰傍观者审,当局者迷。”
成语意思守:防守。封闭关口;并加以防守;不跟外界往来。也比喻因循守旧;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》:“闭门自守,又坐邻伍铸钱挟铜,奸吏因以愁民。”
成语意思白骨上再生出肉来。比喻起死回生。
成语出处唐 张文成《游仙窟》:“十娘怜悯客人,存其死命,可谓白骨再肉,枯树重花。
成语意思败:破旧。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成语意思不用攻击;自己就破灭了。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;就露出破绽;站不住脚了。
成语出处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
成语意思各种妖魔鬼怪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方术传下 解奴辜》:“章帝时有寿光侯者,能劾百鬼众魅,令自缚见形。”
成语意思根:根据;论:言论。没有根据的言论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严助传》:“朔、皋不根持论,上颇俳优畜之。
成语意思博:广博。通晓古今的事情。形容知识渊博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王肃《孙子家语·观周》:“吾闻老聃,博古知今,通礼乐之原,明道德之归。”
成语意思支离:残缺不全,引伸为憔悴、衰残瘦弱的样子。形容病中体瘦骨露,衰弱无力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病起书怀》:“病骨支离纱帽宽。”
成语意思兵革:兵器战甲,引申为战争。指发生战争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将有急怒之谋,以生兵革之祸。”
成语意思圭: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;玷:白玉上的斑点。比喻好人的缺点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白圭之玷,尚可磨也;斯言之玷,不可为也。”
成语意思造次:仓促、鲁莽轻率。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9卷:“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从事脑力劳动,以读写为业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任昉《为萧扬州荐士表》:“既笔耕为养,亦佣书成学。”
成语意思拔:攻破。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。形容情节、论点虚谬,经不起反驳
成语出处《梁书·武帝纪》:“粮食既足,士众稍多,围守两城,不攻自拔,天下之事,卧取之耳。”
成语意思指损公肥私,违法求利。亦作“背公向私”。
成语出处宋 张商英《护法论》:“今背公营私者侵渔不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