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:“以至音而希声,象而无形,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,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。”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
成语出处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任意指责别人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成语意思大言:夸大的言辞;骇:惊扰。说大话吓唬人
成语出处明·孙仁孺《东郭记·吾将瞷良人之所也》:“他觑见俺似婴孩,大言相骇。”
成语意思虚张声势,恐吓威胁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秦虽欲深入,则狼顾,恐韩魏之议其后也。是故洞疑虚喝,骄矜而不敢进。”
成语意思谓到处恳求。
成语出处《警世通言·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[李甲]口里虽如此说,心中割舍不下,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,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游荡,不务正业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。”
成语意思大:大数;衍:演;大衍:指运用大数来演卦。指五十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》:“大衍之数五十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奸恶的人怨恨正直的人。同“盗憎主人”。
成语出处汉 刘向《说苑 敬慎》:“盗怨主人,民害其贵,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。”
成语意思杜邮:古地名,今陕西咸阳;戮:杀。指忠臣无辜被杀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武安君既行,出咸阳西门十里,至杜邮……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,自裁。”
成语意思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于此始擅贵宠,漏泄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於此始擅贵宠,漏洩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
成语意思啖:吃,引诱;重:大、厚;利:利益、好处。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高祖纪》:“沛公以为诈,乃用张良计,使郦生、陆贾往说秦将,啖以利。”
成语意思骥:良马。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,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。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,才能看出人的优劣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矫志》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成语意思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操《矫志》: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美丽、焕发容光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无常经讲经文》:“只趁事持夸窈窕,斗艳争辉呈面峭(俏)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艳丽、散发芳香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玉蜻蜓·游庵》:“斗艳争芳惟粉黛,当年大小慕乔公。”
成语意思童年生活的地方,一般指故乡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今之归,指其树曰:‘某树,吾先人之所种也;某水某丘,吾童子时所钓游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“吁”念xu1。皆为古汉语叹词。吁,不同意;咈,反对;都,赞美;俞,同意。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本以表示尧、舜、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,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。清·昭梿《啸亭杂
成语出处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
成语意思尊: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。旧指思想、学术、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语皆道古以害今,饰虚言以乱实,人善其所私学,以非上之所建立。今皇帝并有天下,别黑白而定一尊。”
成语意思榱:椽子。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。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栋折榱崩,侨将厌焉,敢不尽言。”
成语意思指应该做的事不做,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。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老大王,你可也当着不着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