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众水奔流趋向大海。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谦之无妄》:“百川朝海,流行不止,道虽辽远,无不到者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,那西施半筹也不纳,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。”
成语意思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第224卷:“鄙谚有之‘不痴不聋,不为家翁’,儿女子闺房之言,何足听也?”
成语意思姑公:婆婆,公公。指作为一家之主,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庾仲文传》:“言‘仲文贵要异他尚书’,又云‘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’。敢作此言,亦为异也。”
成语意思人不傻,耳朵也不聋。常与“不成姑公”连用,意为不故作痴呆,不装聋作哑,就不能当阿婆阿公。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庾炳之传》:“不痴不聋,不成姑公。”
成语意思及:到。鞭子虽然很长,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。比喻力所不能及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
成语意思罢黜:废弃不用。原指排除诸子杂说,专门推行儒家学说。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,不要其他形式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。”
成语意思支持不住,受不住。形容半死不活的样子
成语出处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七卷:“不存不济,香肌瘦损,教俺萦方寸。”
成语意思边:边境;惊:震动。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》:“上曰:‘隋炀帝劳百姓,筑长城以备突厥,卒无所益。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,其为长城,岂不壮哉!’”
成语意思匕:羹匙;鬯: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。匕鬯:借指祭祀。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。
成语出处唐 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出身事主,元良永固于万邦;束发登朝,匕鬯不惊于百里。”
成语意思不思饮食。形容心事重重。
成语出处明 胡文焕《群音类选 》:“霎时间云雨暗巫山,闷无言,不茶不饭,满口儿何处诉愁烦。”
成语意思痴:呆傻;颠:同癫,疯癫。装疯卖傻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》:“这婆子俐齿伶牙,能言快语,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,所以上下都喜欢他。
成语意思偢:同“瞅”,看;倸:同“睬”,理睬。不看也不答理,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
成语出处明 苏复之《金印记 周氏回家》:“妇婿功名不遂回来,一家不偢不倸。”
成语意思卑:低下;谄:巴结奉承;足:音“巨”,过分;恭:恭顺。低声下气,阿谀逢迎,过分恭顺,取媚于人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五宗世家》:“彭祖为人巧佞、卑谄足恭而心刻深。”
成语意思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
成语出处宋 陈亮《义乌县减酒额记》:“剥床及肤,其忧岂不在民乎!”
成语意思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
成语出处唐 权德舆《赠老将》诗:“白草黄云塞上秋,曾随骠骑出并州。”
成语意思芥蒂:本作“蒂芥”,细小的梗塞物,比喻积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。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。形容人心地宽,气量大。
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《子虚赋》:“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,曾不蒂芥。”
成语意思苞:通“包”,包藏;祸心:害人之心。心里暗藏着不可告人的坏主意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下·献帝伏皇后》:“阴怀妒害,苞藏祸心,弗可以承天命。”
成语意思包藏:暗藏;祸心:害人之心。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;怀着害人的意图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元年》:“小国无罪,恃实其罪。将恃大国之安靖已,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。”
成语意思卑:谦抑。指言辞谦逊,礼物丰厚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许劭传》:“曹操微时,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