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无一宽免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酷吏传 来俊臣》:“后信之,诏于丽景门别置狱,敕俊臣等颛按事,百不一贷。”
成语意思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。表示丧失殆尽。
成语出处北周 宇文逌《序》:“昔在阳都,有集十四卷,值太清罹乱,百不一存。”
成语意思意指深入剖析,使靠近最里层。形容探求透彻,深入精微。
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《寄邹谦之书》:“随处体认天理之说,大约未尝不是,只要根究下落,即未免捕风捉影,纵令鞭辟向里,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,尚隔一尘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。旋踵,转动一下脚后跟。
成语出处唐 卢照邻《三国论》:“然而丧师失律,败不旋踵,奔波谦瓒之间,羁旅袁曹之手,岂拙于用武,将遇非常敌乎?”
成语意思彬彬:配合谐调。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,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
成语出处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》:“知本末,重纲常,彬彬文质好行藏。”
成语意思璧:古代玉器;扁圆形;中间有孔;瑕:玉表面的斑痕。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。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;毫无缺点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3卷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璧无暇,卞和刖足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兵不血刃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论捕贼行赏表》:“威德所加,兵不污刃,收魏博等六州。”
成语意思担:负担。走长路,再轻的东西都会很重。比喻任重道远
成语出处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交投设械》:“早起跑到日头晏,方知百步无轻担。”
成语意思布缝的被子,瓦制的器皿。形容生活检朴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王良传》:“(王良)在位恭俭,妻子不入官舍,布被瓦器。”
成语意思炳炳:光明的样子;凿凿:确实,明确。形容所述明确有据
成语出处《明史·海瑞等人传赞》:“而指陈时政,炳炳凿凿,鲠亮有足称者。”
成语意思朱:正红色。白的白,红的红。指色彩各异的花木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感春三首》诗:“晨游百花林,朱朱兼白白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意志坚决,不可动摇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执不拔之志,高卧东南。”
成语意思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成语意思辨:分辨。伪:虚假。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十九回:“晋文公先年过曹,曹人多有识得的,其夜仓卒不辨真伪。”
成语意思白:弄清楚;弄明白;冤:冤枉;冤屈。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2回:“非贪生怕死,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。”
成语意思胜:经受得住。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。形容伤感至极;情难自禁。
成语出处汉 荀悦《汉纪 平帝纪》:“太后因号泣而言,左右莫不垂涕,舜悲不自胜。”
成语意思宾:客人。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。指敢于以主人翁出面提意见和建议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党传》:“天子以示公卿,诏曰:‘自古明王圣主,必有不宾之士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
成语出处见“北鄙之音”。
成语意思具有优势;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《孙子 形篇》:“故善者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折:损失。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6回:“袁本初败兵折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