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寸土:极小的一片土地。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;要进行争夺。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。也作“尺寸必争”、“寸土不让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李光弼传》:“两军相敌,尺寸必争。”
成语意思名声传扬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钦叔阳秀才》:“三代而下,尽是此一种人,驰声走誉,比善人有恒,更觉完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。
成语出处晋·潘岳《籍田鼠》:“野有菜蔬之色,朝靡代耕之秩。”
成语意思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。
成语出处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巧艺》:“李存进欲造浮桥,军吏曰:‘河桥须竹索……今无竹石,窃虑难成。’存进曰:‘吾成算在心,必有所立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炊沙作饭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送王郎》诗:“炊沙作糜终不饱,镂冰文字费工巧。”
成语意思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初,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,而谋亡曹。”社:曹之国社。后进以“曹社之谋”指灭亡他人国家的阴谋。北周·庚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”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哀公七年》:“初,曹人或梦众君子立于社宫,而谋亡曹。”
成语意思绅:古代士大夫的衣带;笏:朝笏。垂下衣带的末端,恭敬地拿着朝笏。形容大臣庄重严肃的样子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至于临大事,决大议,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成语意思煮沙子作饭。比喻徒劳无功,白费力气
成语出处唐 顾况《行路难》诗:“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,炊沙作饭岂堪吃?”
成语意思常用来指多嘴多舌、喜欢说长道短、搬弄事非的女人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大雅·瞻卬》:“妇有长舌,唯厉之阶。”
成语意思配成一对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假若是怨女旷夫,买吃了成双作对。
成语意思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,无所畏惧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四回:“俗云:‘初生之犊不惧虎。’父亲纵然斩了此人,只是西羌一小卒耳;倘有疏虞,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。”
成语意思演奏管弦乐器,唱歌跳舞。泛指音乐舞蹈娱乐活动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来生债》第二折:“居士,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,饮酒欢娱,敢管待那士大夫哩。”
成语意思指改朝换代。改物,改变前朝的文物制度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武帝纪赞》:“至于钟石变声,柴天改物,民已去晋,异于延康之初,功实静乱,又殊感熙之末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出于意外,突然出现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周亚夫传》:“直入武库,击鸣鼓。诸侯闻之,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。”
成语意思天上掉下来的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周亚夫传》:“直入武库,击鸣鼓。诸侯闻之,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参天两地”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卷一百一十七·司马相如列传》第五十七:“拘文牵俗,循诵习传,当世取说云尔哉!必将崇论闳议,创业垂统,为万世规。故驰骛乎兼容并包,而勤思乎参天贰地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从头至尾”。
成语出处《朱子全书·孟子三》:“是金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金声;是玉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玉声;是丝竹之声,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。”
成语意思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,常用为饯别处。也指旅程遥远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菩萨蛮》词:“何处是归程,长亭更短亭。”
成语意思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0回:“山后尘头大起,必有伏兵。”
成语意思好象吹一吹、弹一弹就会弄破似的。形容面部的皮肤非常细嫩。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,张生有福也呵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