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血债:未报的杀人仇恨。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,必须以死来偿还
成语出处曲波《桥隆飙》:“同志们,走!血债要用血来还,欠一分也不成!”
成语意思黄连:中药,味苦。哑巴吃了黄连,嘴里说不出来。比喻有苦难言
成语出处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一章:“寡妇孤儿,恐怕受人欺侮,真是‘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一波方动,万波随之而起。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。
成语出处宋 惠洪《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》:“千尺丝纶直下垂,一波才动万波随。”
成语意思衣服以新为好,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
成语出处《晏子春秋·内篇杂上》:“衣莫若新,人莫若故。”
成语意思指长期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备一旦用兵打仗。同“养军千日,用在一朝”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一回:“卢俊义听了大怒道:‘养兵千日,用在一朝!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,你便有许多推故。’”
成语意思养兵:指供养训练士兵;千日:指长时间。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0回:“朝廷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军心!”
成语意思平时供养、训练军队,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时积畜力量,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。
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我养军千日,用军一时,空有满朝文武,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。”
成语意思一个波浪还没形成,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
成语出处宋·姜夔《白石道人诗说》:“波澜开阖,如在江湖中,一波未成,一波已作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成语出处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记载:蚌张开壳晒太阳,鹬去啄它,嘴被蚌壳夹住,两方面都不相让。渔翁来了,把两个都捉住了。
成语意思一个浪头尚未平复,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。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,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,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。
成语出处宋 姜夔《白石道人诗话》:“波澜开阖,如在江湖中,一波未平,一波又作。”
成语意思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唐史演义》第三回:“俟关中平定,据险养威,看他鹬蚌相争,坐收渔翁之利,也不为迟呢?”
成语意思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。
成语意思主:掌管。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,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
成语出处宋·陈元靓《事林广记·警世格言》:“义不主财,慈不主兵。”
成语意思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索性让我一不作,二不休,见一个杀一个,见两个杀一双,杀个爽快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要么不做,做了就索兴做到底。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,就索兴做到底。
成语出处唐 赵元一《奉天录》第四卷:“光晟临死而言曰:‘传语后人,第一莫作,第二莫休。’”
成语意思掴:用巴掌打。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论语》:“大概圣人做事,如所谓一棒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,直是恁地。”
成语意思掴:用巴掌打。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,打一掌出现血印。比喻做事有效用,立竿见影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1回:“八股文章若做的好,随你做甚么东西——要诗就诗,要赋就赋,都是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。”
成语意思夸称:夸奖。在远近各处夸奖、称颂,炫耀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6回:“全靠恩官作成,远处夸称,近方卖弄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
成语出处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成语意思佛教主张结下冤仇的双方最好是化解冤仇,不要结仇不放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4章:“目前应该全力都对付官军,不应让屁股后出了乱子。冤仇可解不可结,何况咱们同本地各县的大小杆子素来无冤无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