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匣剑:藏在匣中的宝剑。藏在匣中的宝剑什么时候会跳出来。比喻贤才什么时候才能施展本领
成语出处唐·韦庄《冬日长安感志》诗:“未知匣剑何时跃,但恐铅刀不再铦。”
成语意思行迈:走路;靡靡:行步迟缓;摇摇:心神不安。走路慢吞吞,心中摇荡荡。形容心情沉重惶惑
成语出处《诗经·王风·黍离》:“彼黍离离,彼稷之苗。行迈靡靡,中心摇摇。”
成语意思相:宰相、丞相、相国。指宰相和大将之家的子孙能够继承父业,有将相的才能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文闻将门必有将,相门必有相。”
成语意思指为官声名很坏,任凭人们笑骂,还是泰然自若当自己的官
成语出处《宋史·邓绾传》:“笑骂从汝,好官须我为之。”
成语意思脯:干肉。挂的是牛头,卖的是马肉干。比喻以次充好,以假乱真,名不副实
成语出处《晏子春秋·内杂篇》:“君使服之于内,而禁之于外,犹县牛首于门,而卖马脯于内也。”
成语意思徐娘:梁元帝妃徐氏,泛指妇女。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
成语出处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论人言可畏》:“一遇到女人,可就要发挥才藻了,不是‘徐娘半老,风韵犹存’,就是‘豆蔻年华,玲珑可爱。’”
成语意思学习好像追赶什么,总怕赶不上,赶上了又怕被甩掉。形容学习勤奋,进取心强。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秦伯》:“子日:‘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’”
成语意思困:贫乏。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”
成语意思牛毛:比喻多;麟角:麒麟的角,比喻少。学的人很多,学成的人极少。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
成语出处南宋·王应麟《困学纪闻》第13卷:“学如牛毛,成如麟角,出蒋之《万机论》。”
成语意思学习书法没学好,学习剑术也没学到手。指学习一无所成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籍(羽)少,学书不成,去学剑,又不成。”
成语意思抱佛脚:拜佛。比喻平时不往来,遇有急难才去恳求。指平时没有准备,临时慌忙应付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卷:“正是‘闲时不烧香,急来抱佛脚。’各各暗笑,落得受了买东西吃。”
成语意思莫逆:彼此情投意合,非常相好。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,无所违逆于心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子祀、子舆、子犁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:‘孰能以无为首,以生为脊,以死为尻,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,吾与之友矣。’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成语意思了了:聪明伶俐,明白事理。指人少年时聪明,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韪曰:‘小时了了,大未必佳。’”
成语意思虚:虚心;受:得到;益:好处;满:自满,骄傲;招:招惹;损:损害。自满会招致损失,谦虚可以得到好处
成语出处清·李沂《秋星阁诗话·劝虚心》:“盖虚受益,满招损。心虚而后学进,学愈进,心愈虚,虚心者为学之门,亦为学之验也。”
成语意思疔:疔疮。比喻心目中最痛恨、最讨厌的人
成语出处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三折:“你所事无成,见兄弟,心头刺,眼中疔。”
成语意思挟:夹持;超: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过北海。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挟泰山以超北海,语人曰:‘我不能’。是诚不能也。”
成语意思挟:挟制。挟制皇帝,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曹公,豺虎也,挟天子以征四方,动以朝廷为辞,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”
成语意思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
成语出处宋 张端义《贵耳集》下卷:“挟天子以令诸侯,诸侯必从,然谓之尊君则不可。”
成语意思挟制着皇帝,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。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。同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据九鼎,按图籍,挟天子以令天下,天下莫敢不从。”
成语意思挟:挟制;诸侯: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。挟制着皇帝,用其名义号令诸侯。比喻借用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今州城粗定,兵强士附,西迎大驾,即宫邺都,挟天子而令诸侯,蓄士马以讨后庭,谁能御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