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闻:听。不听也不问。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;不过问。也作“不问不闻”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首回:“(唐明皇)除了选色征歌之外,一概付之不闻不问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半文不白”。文言和白话夹杂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》:“主要的缺点就是古文多,半文半白的味道很大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半文半白”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关于翻译的通信·来信》:“半文不白,半死不活的语言,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备位:充数,徒有其位。指白占据将相要位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望之传》:“吾尝备位将相,年逾六十矣。”
成语意思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一折:“他兄弟虽多,兵微将寡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回:“今主上催花,与众不同,能用火攻,可谓‘霸王风月’了。”
成语意思别:分出。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海涛集 徐家埠》:“江西境内的风物,太平淡无奇了。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。”
成语意思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回:“且说曼伯杀入左军,陈兵原无斗志,即时奔散,反将周兵冲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一无是处。形容全都是错的,没有一点对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宋 辛弃疾《浣溪沙 漫兴作》词:“一似旧时春意思,百无是处老形骸,也曾头上带花来。”
成语意思闻:见闻;识:记。见闻学识广博;记忆力强。也作“博闻强记”、“博闻强志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博闻强识而让,敦善行而不怠,谓之君子。”
成语意思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成语出处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回:“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,自然不问青红皂白,要惩办被告了。”
成语意思不耽误农作物的播种时节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》:“必须注意领导人民加紧生产,不误农时,不荒地,防止地富怠工和破坏。”
成语意思违:不遵守。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。
成语出处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不违农时,谷不可胜食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忘记母亲的教诲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务:追求。不追求虚名。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。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发刊词》:“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,他们应该有知识,有能力,不务空名,会干实事。”
成语意思存:存在。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。指丧失殆尽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2卷:“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,里闾人物,百无一存。”
成语意思百:很多;成:成就。指一事无成
成语出处清 曾国藩《复陈右铭太守书》:“在军日久,举业益荒,忽忽衰老,百无一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