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。
成语出处晋 卢湛《赠刘琨书》:“盖本同末异,杨朱兴哀。”
成语意思流俗:流行的习俗。与世俗习气不同。形容品德高尚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 射义》:“不从流俗。
成语意思遍:普遍;全面;鳞:鱼鳞。全身受伤;伤痕 像鱼鳞一样密。形容伤势很重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六回:“打的遍体鳞伤,着实走不动了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虚妄荒诞,不可能出现的事。同“白日见鬼”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二九:“他太注意老二的无聊了,而始终以为老二的不敢到学校去是白天见鬼。”
成语意思滚滚:大水奔流的样子。形容江河奔流而来或迅猛发展的潮流
成语出处元·郑廷玉《楚宫》:“便有那波涛滚滚长江限,假若是无敌手战应难。”
成语意思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此身皆托于足下,勿以他日见弃,使妾有白头之叹。”
成语意思绝:穷尽;悲哀伤心到了极点。也作“悲恸欲绝”、“哀痛欲绝”。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,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,跪着呜咽哭啼,直到死在这山脚下。”
成语意思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2回:“我的哥哥,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,谁知奴今日死去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白头偕老。夫妻相亲相爱,一直到老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挂枝儿 木梳》:“木梳儿,我爱你齿牙干净……向妆台设个誓:愿得白头相并!”
成语意思通:精通;文墨:指写文章、著述等。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小生旧日在那里住了数年,与他相交时,他虽是个不通文墨的人,为见他与人结交真有义气,是个好男子。”
成语意思表示以不贪为可贵、崇高,也表示廉洁奉公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襄公十五年》,我以不贪为宝,尔以玉为宝,若以与我,皆丧宝也。
成语意思指十分伤心或感动,抱头大哭
成语出处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。”
成语意思项:颈的后部。形容畏缩不敢出斗的样子
成语出处元·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着那俊才郎倒戈甲,抱头缩项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形容跟人不相往来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孙宝传》:“稚季耳目长,闻知之,杜门不通水火。”颜师古注:“不通水火,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。”
成语意思备位:如同尸位,意即徒在其位,不能尽职;充数: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。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萧望之传》:“吾尝备位将相,年逾六十矣。”
成语意思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
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《孙子 虚实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趋下;兵之形,避实而击虚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敌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;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”
成语意思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,没有其他办法
成语出处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,这样又能赚钱,就一口答应下来。”
成语意思既不能文,又不能武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泷吏》诗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国家不?得无虱其间,不文亦不武。”
成语意思闻:听。不问也不听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,很冷淡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”